福建协和医院

眼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自医院创建伊始就有眼科设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科室众多前辈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耕耘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省级眼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眼科主任翁景宁主任医师是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毕业,全科共有高级职称7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3人、在职读研究生3人。另有2人任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委员,1人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秘书。
  眼科现设有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专科、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科、眼眶病治疗专科、斜视弱视近视眼防治视光专科等。科室拥有大型先进进口设备:美国科以人公司最新一代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具有红外线制导、自动跟踪、波前像差、个体化切削功能,使手术治疗近视眼更加准确、安全、可靠,已成功治疗近视眼二万多例,居省内领先;美国眼力健公司SOVEREIGN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该仪器前房稳定性好,使手术安全性更高;美国博士仑公司MILLENNIUM玻璃体切割机;Zeiss 、Leica手术显微镜;美国Alis 眼内激光机;YAG激光;美国科以人公司氩离子激光治疗机;泪道激光治疗仪;眼前节照相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成相(OCT),日本进口眼底照相机;眼科A、B超;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地形检查仪;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同视机;综合验光仪等等。
  眼科每年均多次选派医生到国内外进行技术交流,加之百年来传、帮、带积累的临床经验,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不断探索前进的队伍。先进的检查、治疗仪器为眼科新技术的开展奠定基础。科室已经开展绝大多数的眼科新技术,在我省内率先开展的新技术有: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等;眼眶肿瘤手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仿真义眼装配也是省内领先项目。近年来还开展了眼科高难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内非磁性异物取出等,积累了严重眼外伤的抢救、治疗经验,绝大多数病人避免了眼球摘除,并能恢复有用的视力。进行了标准小梁切除、复合式小梁切除、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青光眼调节阈植人、斜视斜正、泪道激光手术、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建立了眼视光室,采用国内外最前沿的检查治疗理念,为每一位斜弱视患儿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措施,在近视眼防治、疑难验光配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近视加深很快的青少年应用角膜塑形镜限制加深,对RGP等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角膜炎、干眼病等眼表疾病诊治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眼科还注重科研工作,以保证技术领先的地位,使科室的后劲增强,近几年有多个课题获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科研基金和省卫生厅资金资助。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及治疗的探索有了一定的深度,就此系列的研究论文在中华眼科杂志及眼科专业杂志发表数篇。
  眼科与国内著名的眼科中心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并聘请了著名的眼底病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惠蓉教授;著名眼眶病专家、天津大学宋国祥教授;著名青光眼专家、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叶天才教授等数名专家为眼科客座教授,定期前来我院讲学、会诊。使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国内眼科顶尖技术的专家诊治,极大方便了患者。同时,使医院眼科的技术不断向国内先进水平靠拢。
  眼科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各层次、各专业的眼科教学任务 。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爱癫痫儿童 儿科天使在行动

7月30日,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癫痫儿童关爱项目福建合作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举行了题为“彩虹桥”的关爱癫痫儿童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由儿内科林丽珍护士长主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敏珍护师为住院的癫痫患儿家长作了题为“癫痫患儿早期干预与智能开发”的健康教育讲座。同时,科室护理人员还教会家长了解婴幼儿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疾病相关知识、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坚持对患儿进行智能训练,以促进癫痫患儿全面康复,提高癫痫患儿的生存质量。通过本次讲座,家长明晰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及智能开发的重要性,并学习了一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训练方法。 据悉,我国人群的癫痫发病率为0.3%-0.85%,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婴幼儿期是癫痫发病第一高峰期。由于癫痫疾病的慢性病程特点,对患儿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都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今后,儿科护理组将继续开展相关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关爱癫痫儿童,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姨妈推迟不来的原因
冷启刚
回答: 大姨妈推迟不来可能与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等因素有关。月经推迟通常表现为周期超过35天,可能伴随乳房胀痛、腰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1、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卵巢排卵功能。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用药,可通过规律作息、冥想放松等方式调节。若持续超过3个月未改善,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2、内分泌失调 过度节食、肥胖或剧烈运动可能扰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引起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比例失衡。可能伴随痤疮、脱发等症状。临床常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周期,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病与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相关,超声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不孕。治疗需结合二甲双胍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并配合体重管理。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过高或过低均可干扰月经周期。甲亢可能导致月经量少,甲减易引发闭经。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常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调控激素水平。 5、妊娠 育龄女性停经需优先排除妊娠可能。着床后7-10天可通过血HCG检测确认,早期可能伴恶心、乳房触痛等早孕反应。若为计划外妊娠,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流产或手术方案。 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发现延迟超过7天时进行早孕检测。若排除妊娠后仍长期紊乱,应完善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适当补充肌醇改善卵泡质量。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