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医院

中医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目前定编床位24张,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工作中重视根据临床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特色作用,以科研推动临床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出血”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获得福建省科学大会成果奖;“阳虚患者与血清T3、T4关系的研究”、“贞芪扶正冲剂治疗脾气虚症及其对血清中锌铜的影响”分别获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健康老年人血瘀证的调查及血浆t?PA/PAI活性的研究”获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先后有10项课题分别获省卫生厅、科技厅、医大及及医院基金资助。
  中医科基础及临床研究相结合,重点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提供疾病康复特色服务,根据中医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运用整体观念及脏腑相关理论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养生保健、饮食调理、制定临床用药。本科在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疾病、脾胃病、肾病、妇科疾病等方面颇具特色,在恶性肿瘤中晚期综合治疗及放、化疗的减毒和增效,免疫增强,术后康复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科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经济的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爱癫痫儿童 儿科天使在行动

7月30日,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癫痫儿童关爱项目福建合作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举行了题为“彩虹桥”的关爱癫痫儿童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由儿内科林丽珍护士长主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敏珍护师为住院的癫痫患儿家长作了题为“癫痫患儿早期干预与智能开发”的健康教育讲座。同时,科室护理人员还教会家长了解婴幼儿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疾病相关知识、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坚持对患儿进行智能训练,以促进癫痫患儿全面康复,提高癫痫患儿的生存质量。通过本次讲座,家长明晰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及智能开发的重要性,并学习了一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训练方法。 据悉,我国人群的癫痫发病率为0.3%-0.85%,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婴幼儿期是癫痫发病第一高峰期。由于癫痫疾病的慢性病程特点,对患儿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都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今后,儿科护理组将继续开展相关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关爱癫痫儿童,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的区别
邵自强
回答: 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是三种不同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脑溢血是脑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脑血栓是脑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流,脑梗塞是血栓或栓子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1、脑溢血 脑溢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或外伤引起,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脑溢血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伴随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治疗上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氨甲环酸注射液等。 2、脑血栓 脑血栓是脑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流,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症状表现为渐进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为主,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严重时需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3、脑梗塞 脑梗塞是血栓或栓子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与血栓类似但起病更急,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治疗需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注射液、尿激酶注射液等,同时配合抗血小板和神经保护治疗。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饮食,限制高脂高盐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