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友谊医院

我院心胸外科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救治濒临死亡冠心

时间:2012-10-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要经历较长时间准备,普通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常常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到10天后才进行手术治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非不得已而为之。近日,一名频繁发作心绞痛的女患者,在本科成功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获得救治。

  患者为维吾尔族妇女,有间断胸痛和胸闷10余年,多于活动后出现,三年前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心病、房颤、高血压、高血脂。平时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心慌、胸痛、胸闷、气短症状仍间断发生。一个月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有时呈现持续性绞痛,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遂入我院心介科治疗。在我院心介科住院期间,频繁发作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99%狭窄,无法支架植入。患者主要血管狭窄程度重,随时有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可能,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遂转入我科做术前准备。转入心胸外科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更加频繁,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需间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才能缓解心绞痛。转入我科后第四天,患者在静脉使用硝酸甘油的情况下,心绞痛发作发作仍持续不缓解,心率130-160次/分钟,并且血压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手术风险极大;但如不手术,患者只有死路一条。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手术,是回避风险,还是迎难而上,勇敢的接受挑战,为患者搭通这生命之桥呢?在院、科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作为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冠状动脉搭桥学组的副组长、援疆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王晓伟主任,凭着对自己手术技术的自信和对心外科团队、麻醉科团队实力的信心,毫不犹豫的对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王主任在反复研究患者的病情后,决定对患者实施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该手术是一种最新技术,需要术者扎实的理论基础、灵活的思维方式和精湛的手术技巧,但该术式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避免了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体外循环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死亡率。

  高超的技术加上默契的配合,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之桥顺利搭通,整个手术三个小时就完成了。经过精心护理,术后第1天即撤除呼吸机,术后第4天就下床活动了。目前患者再也没有心绞痛的感觉,恢复良好,即将出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救治年仅1岁8个月先心病患儿

我院胸心外科近日成功救治一位“小春苗”,年仅1岁8个月的蒙古族先心病患儿,是目前我院目前“春苗工程”收治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先心病患者(此前为3岁以上)。患儿所患的是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因患儿年龄较小,手术切口小,手术视野小,操作空间小,虽动脉导管闭合术是常规的心血管手术,操作简单,但手术风险却是最高的。一旦手术操作中导管破裂,术中大出血所致的手术死亡率很高,特别在我院这种心血管手术、麻醉、监护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手术风险不言而喻。患儿因年龄较小,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强,对医护人员较为排斥。并且由于语言不通,接受心脏手术后在治疗和护理上都有很大的难度。 一般而言,动脉导管未闭较小患儿多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导管较粗大者平素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活动后心慌,气短等,严重者婴儿期即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左心功能衰竭。此患儿由于导管比较粗大,分流量较大。入院时肺部情况较差,检查示血象较高,心脏彩超显示导管较粗大,轻度肺动脉高压。我科多次组织院内专家会诊讨论,术前给予心功能调整、预防肺部感染等治疗。并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及术后护理工作。2012/10/31日,在我科援疆专家王晓伟主任医师主刀、麻醉科医师的默契配合下,成功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术后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患儿痊愈出院。 新疆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2000余人,接受手术和介入治疗的不足900人,不少患儿家庭经济和基层医疗条件比较差,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大负担。我院作为“春苗工程”定点医院之一,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我科始终保持着对于“春苗工程”救治患者的零死亡,这是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对领导的期望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我相信,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他们的心一定不会再有缺口,生命一定会完美绽放,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等着他们……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