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第六届超声诊断新进展暨介入超声学习班圆满结束

时间:2014-09-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8月30日-9月1日,由我院和北京超声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超声诊断新进展暨介入超声学习班——临床实践”(以下简称第六届学习班)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举办。本次学术大会均圆满结束。

  在第六届学习班中,我院刘建理事长参加了开幕式,刘理事长为学习班亲切致辞,充分显示了我院对本学习班的重视和支持。

  学习班以“临床实践”为主题,面向全国基层超声医师,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腹部、小器官、血管、妇产科及心脏等各个领域,吸引了全国各地600余名名学员参加,其中外地学员近300人。学习班邀请了18名超声界着名专家为学员授课,其中包括介入超声的奠基人董宝玮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唐杰教授、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姜玉新教授等。其中,11位教授在学习班现场进行了胃肠、胆道、血管、输卵管等规范操作演示,这种生动、直观的讲课形式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上一届学习班设立的“Challenge Star——疑难病例”环节在本届继续延续,再次引发了专家和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学习班第二天,我院钱林学教授亲自进行了30台超声介入手术演示,其中包括国际及国内领先的乳腺负压旋切旋、甲状旁腺及甲状腺微波消融术、肝血管瘤硬化治疗术等。

  本次学习班在前五届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改进,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员,用前沿的进展和实用的技术为大家带来启发性的思考。最后我们认真采集了学员们对此次学习班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届学习班更加完美而努力!相信在超声界同仁的一起努力下,超声医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超声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是什么原因
龚新宇
回答: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焦虑症、胸膜炎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不适,可能伴随反酸、心悸、呼吸短促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和闷堵感,常与饱餐后平卧或弯腰相关。发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 2、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前区压迫性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相关,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需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但须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 3、肋间神经痛 胸椎退变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沿肋间神经分布的刺痛或闷胀感,咳嗽或转身时症状加重。发病可能与带状疱疹、胸椎关节紊乱有关。可尝试局部热敷,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同时需避免剧烈胸廓运动。 4、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产生心前区压迫感伴呼吸不畅,症状多与情绪波动相关。发病机制涉及5-羟色胺系统异常,常伴随过度换气或手足麻木。心理治疗基础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治疗,日常建议进行深呼吸训练。 5、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呼吸相关性胸痛及闷堵感,深呼吸时症状加剧。发病多与肺部感染、结核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需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出现持续性胸闷压迫感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体位,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建议记录症状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若伴随冷汗、晕厥或放射痛需急诊处理,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