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特色门诊

时间:2010-07-13 17:13 作者:复禾健康

戒酒门诊: 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精神障碍 周三下午 徐鹤定 周五下午 闻 晖 心境障碍门诊:抑郁障碍(各种类型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双相抑郁) 各类躯体或精神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各类情绪障碍、各类睡眠障碍 普通专家门诊:周一-周六上下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方贻儒、潘桂花 周二下午:何燕玲、卢卫红 老年门诊:60岁以上患者出现记忆智能减退、理解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等精神障碍 普通专家门诊:周一-周六下午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肖世富 周二下午:李冠军 周四下午:李霞 周五下午:高之旭 老年精神科建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精神医学分支学科。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和重点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4人,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和“青年人才计划”各1人。 建科20余年来,科从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分子遗传学、神经化学和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和治疗学等方面,对老年抑郁症、老年躁狂症、老年精神分裂症、老年神经症(失眠、焦虑、强迫、疑病症等)、老年期记忆障碍、老年期痴呆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常见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历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市局级科研基金、WHO科研基金、美国斯坦利科研基金和各种中外合作研究项目数十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20余次,近6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30余本。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和重点学科后,我们把最常见的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作为重点攻关疾病,特别是将痴呆的前驱期即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作为研究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的切入点,近年来对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主要研究成果有:1、建立了一套痴呆早期诊断技术;2、国内首次采用DNA芯片进行痴呆的诊断研究;3、国内首先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研究,找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神经心理学早期诊断指标;4、国内首先开展了成功老龄研究;5、国内首次建立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常模;6、国内最早开展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PET、3D?MRI和SPECT研究;7、对痴呆的认知和精神行为症状进行了多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科研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目前,我科对老年期痴呆、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分裂症、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及各种老年人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处于领先水平。优质的医疗服务使住院和门诊人数逐年增加,治愈好转率有明显提高。 中西医结合门诊: 周一下午 盛尤荣 周二下午 陈建新 周四上午 周 康 周五上午 王义方 梅 轶 催眠门诊:周六全天 陶明毅 性变态门诊: 同性恋、恋物癖、露阴癖、异性心理等性变态纠正 周四上午 陆 峥 防治科门诊: 残疾评定 周一上午 失眠门诊: 入睡困难、早醒、梦多、梦魇 周一上午 沈晓玲 周一下午 李华芳 周五全天 陈维梅 周三下午 陈 斌 神经症门诊:焦虑、恐惧、失眠、躯体不适、强迫 周五全天:陈维梅 周三上午:董力力

医院动态

更多 >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沈定刚教授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医学影像学著名学者沈定刚教授来本中心,作了一次主题为“Neuroimage-based Diagnosis of Brain Disorders”的学术讲座。沈定刚教授介绍了4D脑配准这一最新的脑影像研究方法是如何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及其应用机制,给我们的临床诊治带来了全新思路。中心科教部主任王振主持。中心的研究人员、部分研究生、规培医生及进修医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结束后,中心赵敏副院长、李春波副院长与沈定刚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MED-X中心的王乾老师交流了可持续合作研究的内容;沈定刚教授还与心境障碍专科、老年科、精神分裂症科、物质依赖与成瘾科的同仁就相关影像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沈定刚教授,现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像信息研究中心(Center for Image Informatics),医学图像实验室(IDEA Lab)主任?生物医学图像中心(BRIC)图像分析平台主任(Core Director)。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研究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疾病间的关系。曾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及科研基金的评审委员和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现为六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在各类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获得过包括IEEE最佳论文奖和学校的研究精英奖。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外伤的后遗症有哪些 了解脑外伤的4大后遗症
孙为群
回答: 脑外伤后遗症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脑外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认知功能障碍 脑外伤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与大脑皮层或海马体损伤有关,可能伴随语言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片改善脑代谢,配合认知康复治疗。严重者需进行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 2、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偏瘫、平衡失调或精细动作障碍,常见于基底节区或运动皮层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步态不稳等症状。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药物可选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助行器具。 3、精神行为异常 额叶损伤易引发情绪失控、人格改变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可能伴有攻击行为或情感淡漠。治疗需结合心理疏导,药物可选择舍曲林片抗抑郁,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家属应保持耐心沟通,避免刺激患者情绪。 4、癫痫发作 脑皮质损伤后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灶,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定期监测脑电图。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防止二次伤害,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脑外伤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恢复情况,康复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睡眠充足有助于神经修复。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异常及时就诊神经外科或康复科。 孙为群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