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羊肉串竹签刺穿后脑勺大血管 遍寻专家解除凶险病情

时间:2013-01-15 20:23 作者:复禾健康

羊肉串竹签刺穿后脑勺大血管 遍寻专家解除凶险病情

近日,东莞市某物业管理公司执勤保安刘某与羊肉串摊主韦某因占道经营问题起了口角,随着两人情绪的升级,冲突愈发剧烈,摊主韦某冲动之下将数十枚羊肉串竹签朝刘某甩了过去,一枚刺中刘某耳廓中上部,另一枚则深深刺入刘某的后脑勺,正着颈静脉和乙状窦交汇处的大血管上,深度达4cm。在同事的帮助下,刘某赶紧求救于东莞当地医院,但如此关键凶险部位,东莞当地各级医院均不敢贸然行进将竹签取出。不得已,在辗转了大半夜之后,于次日凌晨3点就诊于广州市南方医院急诊科。

南方医院急诊科经过颈部增强CTA检查显示:右侧枕骨乳突下颈部软组织内异物,异物的尖端位于寰椎与枕骨之间,并刺穿颅底外侧一条较大血管。考虑是在颈椎枕骨位置,遂急诊收入该院脊柱骨科,并请该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湘平教授共同会诊。

小小一根竹签,去还是留?毫无疑问,占满油腥的竹签留置体内短短半天已经导致患者血象升高,局部组织有感染迹象,再留下去,如果感染继续发展,影响颈椎,很有可能感染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截瘫等。可是去,又如何去除?可以单纯地拔出吗?如果强行拔除,被刺穿的大血管突发出血,致命性的大出血瞬间可能就夺去了一条人命,或者血液流向颅内椎管内,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相应并发症。因为涉及相关学科解剖部位,耳鼻喉科的李湘平主任与脊柱骨科的陈建庭主任仔细阅片,充分商讨,斟酌再三,决定全麻下扩大切口充分暴露下取出异物。由耳鼻喉科主刀,脊柱骨科从旁协助,必要时临近脊柱给予一臂之力。

当天晚18:45分,出了一天门诊的李湘平主任、田文栋主治医师、王路医生步入手术间,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层层解剖,步步显露,终于小小的竹签看到了尖端,紧挨着旁边就是相关血管,经充分结扎止血,竹签终于落入手术弯盘中时,手术室里响起了欢呼,一颗颗悬挂的心终于落入了胸腔。

现该患者已拆线出院,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及所在单位对我院的及时治疗非常满意。

医院动态

更多 >

【老人报】人工中耳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彭宏 自1996年由瑞士苏黎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Ugo.Fisch教授植入第一例振动声桥手术以来,振动声桥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10年该技术被正式批准在中国上市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彭宏副教授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振动声桥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中耳植入式听觉辅助装置。” 振动声桥作为“人工中耳”,其传音和扩音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外界的声音信号被外部处理器采集、处理、编码,以无线电波的形式透过头皮传递到体内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传导到漂浮质量传感器,并由传感器转换为机械振动。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传感器固定于听骨链上,因此,传感器直接带动中耳结构,产生并放大听骨链的振动,形成间接驱动模式。 对于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等),传感器则固定在圆窗膜,并直接振动内耳淋巴液,传送并放大内耳振动,形成直接驱动模式——这正是振动声桥独特的直接驱动技术。 由于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驱动内耳,振动声桥取代了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和扩音功能,因此,振动声桥又被称为“人工中耳”。 能否通过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来恢复听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过手术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干耳不流脓和提高听力。原则上来讲,可以通过鼓室听骨链重建术恢复听力的患者,都不需要人工中耳(振动声桥)的植入。 彭宏总结道,临床上,只有下列五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必要植入振动声桥恢复听力: 1、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2、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了乳突根治术的中耳炎患者; 3、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 4、手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镫骨被破坏消失或严重畸形、镫骨底板固定、卵圆窗狭窄或闭锁、咽鼓管严重阻塞等情况的中耳炎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症患者(如:粘连型中耳炎、鼓室硬化症); 5、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 振动声桥技术能让哪些听力障碍患者重获听力? 彭宏指出,刚才提到五类患者需要植入振动声桥,其原因如下: 1、对于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不但弥补了中耳炎导致的传音功能障碍,而且通过扩大输出增益可补偿神经性听力损失。 2、既往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患者可能存在人工听骨难以固定,蹬骨底板硬化灶形成或环韧带硬化导致蹬骨活动度受限或固定,而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术后听力效果。而圆窗振动成形术绕开了蹬骨——卵圆窗——内耳的传音路径,直接将传感器安放在圆窗并直接振动内耳,因此,振动声桥技术为声音传导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传音路径。 3、对于合并咽鼓管严重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和因为咽鼓管完全阻塞导致粘连型中耳炎的患者来说,传感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取决于外界声音信号的特性以及振动声桥体外处理器和体内接收器对声音信号的处理。咽鼓管的功能不会影响位于圆窗膜上的传感器的振动。 4、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在彻底清除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只有圆窗振动成形术能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新的传音途径,让他们依然获得能够沟通交流的听力。 彭宏总结道:“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通过一条新的传音途径,为无法通过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提高听力的中耳炎患者带来希望,帮助他们重回立体的有声世界。” (记者 朱志安 通讯员 吴剑鹏) 源链接:lrb.dayoo.com/html/2014-08/11/content_2716589.htm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