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我院成功举办首届中美儿科基础危重症支持课程

时间:2014-03-1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联合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共同举办首届中美“儿科基础危重症支持”课程(Pediatric Fundamental Critical Care Support, PFCCS)。这是美国重症医学会首次与中国儿童医院合作开办PFCCS课程,来自美国儿科重症医学会成员、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等多名资深重症监护专家和临床专科护士的授课团队来院来展了为期一周共三期现场教学,在中美双方儿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共有16名儿科医师经过培训获得美国重症医学会认证,成为PFCCS课程首批中国讲师,共培训省内外学员67名。

  由美国重症医学会设计的PFCCS课程是美国儿科医生必修的继续教育项目之一,是一门针对危重症儿科病人转入ICU或ICU医生会诊前如何进行基础诊疗的课程,旨在为儿科危重症病人治疗提供最基础的管理原则。该课程通过对美国儿科和急诊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急救转运团队等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培训,帮助儿科医务人员尽快识别创伤或危重症患儿的重要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诊断性化验及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儿科危重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此次与美国重症医学会联合开展PFCCS培训项目的中方成员是我院儿科重症医学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一直以国际先进为标杆,201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学科和人才发展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发挥现有学科和国际合作平台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重症医学培训项目和团队,医院早在去年5月起同美国重症医学会及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洽谈PFCCS课程事宜,并专门选派重症监护医生前往罗马琳达进行针对性培训。经过各方一年多来的共同努力,我院杜立中院长与美国重症医学会正式签署合作意向,成为其授权在中国开办PFCCS课程培训及教材翻译的首家单位。

  医院非常重视此次与美国重症医学会的第一次合作,为了使PFCCS项目在中国的首次落地能顺利实施并达到最佳效果,各项课程申报、教材翻译、人员组织等前期准备工作都在短时间内启动和推进,党委书记舒强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请了PFCCS课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并向学员做了课程介绍,副院长章伟芳作为外事分管领导全程参与项目筹备和实施,急诊科、PICU和SICU的重症医学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615页共35万字的PFCCS英文教科书翻译和校对,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首届PFCCS课程于2月25日正式举办,分三期培训,为期6天。第一期课程由美方重症专家进行全英文授课,主要目的是培训出我院自己的PFCCS师资。医院根据英语水平、教学能力和临床业务水平在全院范围内精心挑选16名业务骨干作为第一期PFCCS课程学员,其中两名曾在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接受PFCCS培训的重症专业医生担任第一期课程助教。首期学员经过两天的高强度培训后,在美方专家的指导下成为由美国重症医学会认证的国内PFCCS课程首批讲师和课程负责人,并作为教员对第二期和第三期全国范围招募的67名学员进行授课和技能培训。

  此次PFCCS课程与以往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所不同,不仅强度大,每期培训课程2天,每天培训时间大于9小时,而且在课程设置、培训内容、授课方式上都是原汁原味的“美式”风格。课程设有讲座、技能培训站、小组讨论,其中讲课主要是以基本病例讨论为主,动员学员参与讨论,讲座后学员分组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强调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每组技能培训站人员最多不超过8人,保证每位学员有机会扮演主要抢救者的角色,与团队中其他学员协作进行共同救治,为模拟病例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培训中实行的理论授课与模拟临床实践穿插结合,要求每位学员必须积极参与,能将讲座中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模拟病例中,再由讲师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课前、课后的测试来评估学习的必要性和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培训质量。受训学员一致认为通过PFCCS培训能提升对危重症儿科病人的处理能力,对今后临床实践和危重症儿科病人的成功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中美儿科基础危重症支持课程项目的举办是我院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对于儿科重症专科发展和医院人才培养的都具有重要意义。美方专家对我院讲师的教学质量和娴熟技能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PFCCS课程在中国的首次尝试非常成功。双方对于进一步的合作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品牌培训项目的打造,不断完善PFCCS课程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国内儿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造福更多儿童。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在省内率先引进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rt,PWS)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今年2月,我院康复科在省内率先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且通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发现,患儿的下肢肌力、异常步态及姿势得到了显著改善。 脑瘫患儿的步行训练一直是儿童康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尽早的实现独立行走也是脑瘫患儿最重要的康复目的。作为脑瘫患儿重要康复治疗方法之一的减重步行训练,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脊髓中枢模式激动源理论(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是指运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提高其步行能力,再配合运动平板进行训练。 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后,我院挑选脑瘫、脊髓炎及股骨骨折恢复期的患儿近80名,并根据病情制定以PWS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与传统的康复治疗对比发现,减重步行训练不仅可以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善、髋关节摆动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股二头肌活动增加,还能提早介入患儿下肢的运动康复,利于平衡功能、步行速度和步行耐力的改善,同时因其便捷和自由,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青睐。 减重步态训练仪的使用,体现了我院康复科与时俱进,为提高患儿康复水平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康复科将继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治疗技术,为建设国内一流的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而不断努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