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创始人和首任院长为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厉矞华教授。2019年5月,医院正式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儿科学国家重点专科单位,医院承担着全省儿科医疗、科研、教学、儿童保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任务。医院现设有滨江和湖滨两院区,核定床位1900张,现有职工共2400人,其中正...查看完整详情

擅长领域

  • 矮小症
  • 白血病
  • 癫痫
  • 房间隔缺损
  • 法洛四联症
  • 尿道下裂
  • 室间隔缺损
  • 肾病综合征
  • 新生儿窒息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 先天性心脏病
  • 性早熟

医院环境

更多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在省内率先引进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rt,PWS)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今年2月,我院康复科在省内率先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且通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发现,患儿的下肢肌力、异常步态及姿势得到了显著改善。 脑瘫患儿的步行训练一直是儿童康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尽早的实现独立行走也是脑瘫患儿最重要的康复目的。作为脑瘫患儿重要康复治疗方法之一的减重步行训练,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脊髓中枢模式激动源理论(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是指运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提高其步行能力,再配合运动平板进行训练。 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后,我院挑选脑瘫、脊髓炎及股骨骨折恢复期的患儿近80名,并根据病情制定以PWS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与传统的康复治疗对比发现,减重步行训练不仅可以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善、髋关节摆动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股二头肌活动增加,还能提早介入患儿下肢的运动康复,利于平衡功能、步行速度和步行耐力的改善,同时因其便捷和自由,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青睐。 减重步态训练仪的使用,体现了我院康复科与时俱进,为提高患儿康复水平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康复科将继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治疗技术,为建设国内一流的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而不断努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运动后肌肉痛怎么办
王志学
回答: 运动后肌肉痛可通过休息调整、冷敷热敷交替、适度拉伸、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运动后肌肉痛通常由乳酸堆积、肌肉微损伤、电解质失衡、炎症反应、肌肉痉挛等原因引起。 1、休息调整 运动后肌肉痛时需暂停高强度运动,避免加重肌肉损伤。建议卧床静养24-48小时,期间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间应保证7-9小时,帮助肌肉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未缓解,可能存在肌肉拉伤风险。 2、冷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减轻肿胀和炎症。48小时后改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20分钟,每日3-4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敏感者需垫隔毛巾。 3、适度拉伸 疼痛缓解后可进行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20-30秒,重点拉伸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大肌群。避免弹震式拉伸,推荐瑜伽猫牛式、站姿体前屈等低强度动作。拉伸时以轻微牵拉感为宜,出现刺痛需立即停止。运动前充分热身可预防后续肌肉痛。 4、补充营养 运动后2小时内补充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胸肉搭配香蕉,有助于肌肉修复。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饮用含钠钾的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但不可过量服用膳食补充剂。 5、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但连续服用不超过3天。局部可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酮洛芬凝胶。中成药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也可缓解症状。禁止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糖尿病患者慎用外用贴剂。 运动后肌肉痛期间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洗澡水温保持38-40℃。建议采用阶梯式运动强度调整方案,下次运动量减少30%-50%。长期反复出现严重肌肉痛需排查横纹肌溶解症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替代部分陆地训练,运动后及时进行泡沫轴筋膜放松。保持规律运动习惯能逐步提高肌肉耐受性,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概率。 王志学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