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心胸外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胸外科创建于1981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有专科医师10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该科自1981年完成首例先天病体外循环手术以来,手术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总量已近5000例,年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约500台,普胸手术约20台,手术成功率达98%。目前除常规进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心病手术外,还率先在省内开展婴幼儿、新生儿复杂先心的外科治疗。最低手术年龄3天,最低体重3.1?。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死亡率约在3%左右,达国际先进水平。对其他复杂先心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成功进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Rastelli术、改良Fontan术;运用Switch术、改良Senning术治疗新生儿、小婴儿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获得成功。成功施行新生儿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小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一期根治术。非体外循环下开展双向Glenn术、B?T分流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均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了适应病人对微创手术的要求,该科开展了经腋下直切口、听诊三角小切口治疗普胸;经正中低位小切口胸骨部分锯开、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均获得成功,受到家长的好评。
  心胸外科近年来共有15人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巴西及香港进修学习和交流。科室还承担着浙江大学的教学任务和省内外进修医生的培养任务。目前专业组内有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3名,硕士6名,在读硕士生2人。培训省内外进修医生10名。专业组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IM收录1篇,发表在一级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科委、省卫生厅等课题10余项,经费80余万元。
  心胸外科病区拥有床位40张,并配备护理技术精湛的10名专科护士,40%的护士具有中级职称。术前、术后护理精心细致,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既保证护理的质量,又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在省内率先引进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rt,PWS)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今年2月,我院康复科在省内率先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开展患儿康复训练,且通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发现,患儿的下肢肌力、异常步态及姿势得到了显著改善。 脑瘫患儿的步行训练一直是儿童康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尽早的实现独立行走也是脑瘫患儿最重要的康复目的。作为脑瘫患儿重要康复治疗方法之一的减重步行训练,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脊髓中枢模式激动源理论(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是指运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提高其步行能力,再配合运动平板进行训练。 引进儿童XY-K-E2型减重步态训练仪后,我院挑选脑瘫、脊髓炎及股骨骨折恢复期的患儿近80名,并根据病情制定以PWS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与传统的康复治疗对比发现,减重步行训练不仅可以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善、髋关节摆动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股二头肌活动增加,还能提早介入患儿下肢的运动康复,利于平衡功能、步行速度和步行耐力的改善,同时因其便捷和自由,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青睐。 减重步态训练仪的使用,体现了我院康复科与时俱进,为提高患儿康复水平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康复科将继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治疗技术,为建设国内一流的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而不断努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