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医院

我院胸外科完成首例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时间:2014-08-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北京丰台医院胸外科收治了一位5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经诊断,大妈患有右肺上叶不明占位,占位位于肺段,不排除癌变可能。我们考虑患者老年,合并类风湿,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而占位部位局限,良恶尚不明朗,便积极组织北京地区各界胸外科专家会诊。并于近日由北大医院教授指导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次日可下床活动自如。

  肺段属于肺叶的下一级解剖结构,肺叶由多个肺段所组成。肺段切除属于局限性肺切除,又称解剖学上的亚肺叶切除。  对于肺部疾病的外科治疗,国际上一度比较流行的是以肺叶切除为主,占肺手术的70%甚至更多。但是,肺叶切除存在正常肺组织切除过多、肺功能保留不够等缺陷,甚至与目前外科学所追求的微创理念背道而驰。而肺段切除仅切除病变范围的肺段,避免了整个肺叶的切除。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肺部手术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肺段切除可以在尽可能减少创伤、保留肺功能的同时达到与肺叶切除相同的治疗效果。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拥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1.手术创伤小,手术仅切除病变的一个或几个肺段,减小了肺叶切除对组织的损伤;

  2.正常肺组织切除少,在确保肺疾病根治的前提下,予以保留病变未涉及的肺段,对术后机体功能的重建与恢复有十分明显的益处;

  3.肺功能保留多,手术仅切除病变的一个或几个肺段,并对病变未涉及的肺段予以保留,对术后肺功能的保留优于肺叶切除;

  4.对于双侧病变的患者,肺段切除可以为二期手术留下足够的肺功能储备

  传统的肺段切除仍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开胸操作,开胸操作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术后机体恢复时间长、肺功能难以恢复等缺陷一直以来是困扰患者以及胸外科医师的难题。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引用与开展,开胸手术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仅需在胸壁上打3-4个1cm的小孔就可以进行病变的切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肺功能保存好等优点。与传统开胸肺段切除手术相比,进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肋间神经阻滞需求和睡眠障碍均明显减少,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但是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存在相当的难度。其对手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具有熟练的传统开胸技术,而且必须具备高超的胸腔镜技术和丰富的胸腔镜手术经验。作为微创胸外科的高难度标志性手术,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可以开展。

  北京丰台医院胸外科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可以开展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的科室之一。我们的治疗团队于近日成功实施本院首例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这不仅是我们团队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标志着北京丰台医院胸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开辟出一条崭新途径,达到三甲医院水平。 

医院动态

更多 >

结肠支架,结肠癌梗阻治疗新办法

随着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结肠癌并发结肠梗阻患者越来越多见,患者常常保守治疗效果差,常常需要行结肠造瘘治疗,患者需长时间携带粪袋,三月后行二次手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大。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DSA下结肠支架置入术逐渐在大的内镜中心开展,通过结肠支架的置入,迅速解决患者肠道梗阻,有利于结肠癌患者的肠道准备,患者可以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明显减少。对于一些老年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结肠支架置入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消化内科以乔进朋主任为首、鲁力锋副主任医师为骨干、杨玲主治医师、放射科佟超主管技师、王文芳主管护师为成员的多学科消化内镜介入治疗团队已经成功开展DSA下结肠支架置入术,通过结肠支架置入,挽救了许多结肠癌结肠梗阻患者的生命。目前已独立(无外请专家)开展3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本手术适应症:1.老年体弱无法耐受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缓解结肠梗阻。 2.结肠癌结肠梗阻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前缓解结肠梗阻。 3.外科术后结肠直肠吻合口梗阻。 4.结肠、直肠瘘。 消化内科咨询电话  63811115-2833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一天就没了是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月经一天就没了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月经量过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激素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和经量减少。长期熬夜、过度节食或肥胖等因素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伴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粗糙、情绪波动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同时需改善作息和饮食习惯。 2、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操作或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子宫内膜正常增生脱落受阻。这类情况常伴有周期性下坠感但经血排出困难。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必要时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 3、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碍导致孕激素缺乏,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增生不全。典型表现还包括痤疮、多毛和肥胖。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周期,配合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4、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功能减退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性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可能伴随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可遵医嘱采用克龄蒙片等激素替代治疗,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5、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抑制下丘脑功能,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分泌。这类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月经量减少通常无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突发性经期缩短。可通过心理咨询、规律运动及谷维素片等药物缓解压力,多数在应激因素消除后月经可恢复正常。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出血情况,包括经期长度、经量变化及伴随症状。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豆制品、坚果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和剧烈运动,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若连续出现月经异常或伴有严重不适,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针对性治疗。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生冷刺激,可适当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