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第一医院

内镜下成功切除支气管内错构瘤

时间:2014-04-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呼吸内科经电子支气管镜成功切除支气管内错构瘤1例,取得良好效果。

  患者,男性,45岁,主因“咳嗽、咳痰、胸闷1个月”入院,查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肺部CT平扫+增强+气道重建:右中叶阻塞性不张,右中叶支气管内占位。电子气管支气管检查:右中叶支气管开口见一带蒂状息肉样圆形新生物阻塞管腔(图1),质地韧。在内镜下经高频圈套器及高频电刀成功摘除新生物,病理回报为错构瘤。术后患者右中叶支气管管腔恢复通畅(图2),症状缓解,一周后顺利康复出院。

  错构瘤是肺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壁间充质细胞,分肺内型(intrapulmonaryhamartoma,IH)和支气管内型(endobronchial hamartoma,EH)。支气管内型错构瘤(endobronchial hamartomas,EH)是肺错构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E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为主。管内型肺错构瘤传统、标准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包括外科手术切开气管、支气管摘除肿瘤或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楔型切除等。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术后恢复时间长,尤其对老年人、肺功能差者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应用支气管镜下高频圈套器、高频电刀、APC及冷冻联合等介入治疗支气管内型肺错构瘤,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此次成功腔内介入手段切除支气管内错构瘤,标志着我院在呼吸介入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图1,右中叶支气管开口错构瘤

  图2右中叶经介入切除错构瘤后

医院动态

更多 >

耳显微外科微创技术---耳疾患者的“希望之术”

2014年7月,龙岩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赖志刚医生成功为一名右耳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20余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做了乳突改良根治+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型术手术,达到清除病灶和提高听力一次完成的手术效果,患者已恢复正常听力,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至目前为止,耳鼻喉科已经成功开展十几例耳显微外科微创手术。 耳科手术是公认的耳鼻咽喉科手术的制高点,耳部解剖复杂,手术风险大,对医院和医生的要求很高。之前由于设备、技术限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多施行乳突根治术,可通畅引流病灶,但无法完成听骨链重建及鼓室成型术,患者术后听力无法提高,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耳鼻喉科细分专业学科,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并购进德国宾格手术显微镜及瑞士彼岸耳科磨钻、耳显微手术器械、听骨链假体等设备,全科各医疗组逐步开展耳显微外科微创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显微镜下准确精细的操作,围手术期悉心周到的治疗,使广大耳疾患者得到了预期的手术效果,不少患者分期进行了双耳的手术。耳显微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为广大耳疾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标志着我院耳鼻喉科开创了闽西耳显微外科技术领域之先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