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健康报刊发我院糖尿病公益大课堂讲了14年

时间:2014-08-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6日,《健康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刊发“糖尿病公益大课堂讲了14年”。报道了市一院内二科主任张淑芳,从14年前在自己的诊室开办糖尿病公益大课堂开始直到今天,她和同事一直在继续。“糖尿病公益大课堂”每年举办8次,每一次“大课堂”前都认真准备,把医学专业语言通俗化,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灵活,医患互动,营造氛围,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轻松愉悦的获得科学的医学保健知识,使广大患者受益匪浅。14年来,听课人数累计达1.5万余人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前来看病的患者与张淑芳很亲热,一到诊室会说:“主任,我来啦!”在张淑芳主任这里,医生和患者在信任的基础上,又有多了一层朋友、亲人的感觉。(孙淼)

  全文如下:

  糖尿病公益大课堂讲了14年

  14年前,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内分泌医生张淑芳在自己的诊室开办了糖尿病公益大课堂,当时条件简陋,凳子还是从其他科室借的。

  14年后的今天,张淑芳成了科主任,她和同事的公益大课堂一直在继续,只是地点换到了医院的大礼堂,听课人数累计达1.5万余人次。

  7月28日,曹阿姨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给患糖尿病的母亲拿药。她和母亲听张淑芳的大课堂已有十几年。“我母亲79岁,患糖尿病有21年了,一直控制得很好。母亲精神很好,如果不说,别人都看不出她是病人。”曹阿姨笑着告诉记者,7年前因为拆迁搬家,新家附近虽然有其他医院,但母亲坚持舍近求远到市一院。

  曹阿姨介绍,她和母亲从公益大课堂中获益匪浅。母亲以前不爱吃苦瓜、丝瓜、西葫芦等,家人劝了也不听,但听医生讲这些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后,母亲改变了自己的口味,还选择了些适合自己的简单运动,很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心态,每次来医院都感觉像串门似的。”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糖尿病公益大课堂每年举办8次,每次内容都有变化,日程表印制在健康教育宣传册上,发放给患者或家属。

  “我们的一个特点是,课是由医生来讲的,同时,我们会精心制作课件,结合具体病例,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并在现场帮病人解决问题。”张淑芳说,在大课堂中营造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很重要。

  张淑芳和同事给糖尿病患者设计了一套健身操,能让病人从头到脚都得到锻炼,在讲课前会先带领听众做健身操。

  7月28日上午,记者在张淑芳诊室注意到,前来看病的患者与张淑芳很亲热,他们一到诊室会说:“主任,我来啦!”

  张淑芳说:“在我们这里,医生和患者在信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朋友、亲人的感觉。”(本文已刊登于2014年8月6日《健康报》第3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嘴巴里面长黑色血泡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嘴巴里面长黑色血泡可能与口腔黏膜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瘤、口腔黑色素瘤或血疱性口炎等因素有关。黑色血泡通常由局部外伤、血液疾病、血管异常或口腔肿瘤等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口腔黏膜损伤 进食过硬食物或误咬黏膜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泡,血液氧化后呈黑色。表现为局部肿胀伴疼痛,血泡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毒,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避免进食尖锐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2. 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患者口腔易自发性出血形成血泡,颜色深暗。常伴随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需完善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后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用软毛牙刷。 3. 口腔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或静脉畸形可形成紫黑色血泡样病变,触之柔软。多发生于颊黏膜或舌体,可能伴随局部搏动感。超声检查可确诊,较小病灶可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较大者需行激光切除术。日常避免过热饮食刺激病灶。 4. 口腔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细胞增生可表现为不规则黑紫色肿物,易出血形成假性血泡。进展期伴淋巴结肿大,需病理活检确诊。早期可行广泛切除术,晚期需联合达卡巴嗪注射液化疗。该病复发率高,发现色素沉着斑块应及时就诊。 5. 血疱性口炎 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可致口腔黏膜突发血性大疱,疱液呈暗红色。伴随发热、淋巴结肿痛,疱壁薄易破溃。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片,过敏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发作期宜进食温凉流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创面。 口腔黑色血泡持续不消或反复发作时,应及时排查血液疾病和肿瘤可能。日常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避免吸烟饮酒等黏膜刺激因素。出现血泡后勿自行挑破,可用生理盐水含漱预防感染,48小时内未消退需口腔科就诊。凝血异常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血管瘤患者应避免病灶区域外伤。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