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举行学系年会暨分子影像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4-06-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17日,医学部核医学系举办了学系年会暨分子影像国际研讨会。学系主任王荣福教授、副主任张燕燕教授、姚稚明主任医师、杨志副研究员以及各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邀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客座教授周云博士到会做精彩报告。

  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促进了分子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的日新月异,因此,本次会议聚焦于动态全身PET定量分析、PET/CT和SPECT/CT临床应用以及PET药物的研发。

  王荣福首先致辞,介绍了2014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年会的盛况:60%会议录用论文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中国录用论文数亚洲第二,北大医院核医学科被录用论文创历史记录(5篇口头交流,6篇壁报交流),王荣福教授、付占立副主任医师和康磊助理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大会口头交流,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王荣福鼓励各教研室加强临床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周云博士介绍了最新的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超高灵敏度EXPLORE全身PET显像系统、动态全身PET定量分析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指出由于PET/CT和PET/MR的发展,动态定量全身PET将是核医学分子影像未来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讨论。

  北大医院范岩医师、人民医院李原医师和北京医院薛倩倩医师分别就“18F-FDG PET/CT对肌无力患者诊治价值”、“视频脑电监测并结合半定量分析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用于致痫灶定位”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钙化一站成像临床意义”做了交流,与会者深感PET/CT和SPECT/CT的临床应用研究大有可为。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主任展示了PET药物研究新进展,显示出具有优越核物理特性的正电子核素124I、64Cu、89Zr同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而加强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同样重要。会议最后,北医三院的宋乐、中日友好医院的李玲两位青年医师带来“腺样囊性癌”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两个病例讨论,大家积极活跃、讨论热烈,充分展示了年轻医师的学术风采和临床诊断技能,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本次会议通过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交流获得很大收获。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的分子影像中心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人员才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不断深入合作,推进核医学学科不断进步,加快青年医师的成长。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8月27、28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共有37名科研型研究生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影像、检验、感染等多个学科专业。杜军保、袁云、王素霞、戚豫、龚侃、陈?、吕继成、周应芳、席志军、杨勇、周炜、李雪迎等多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参加了论坛活动,并对参赛研究生点评、提问和评分。 李海潮副院长致开幕词:“学术论坛是展示和锻炼,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论坛中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意识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期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的能力,也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喜爱。带着这份激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终身受益。” 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大家平时非常努力,而且为了这次论坛做了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从科研能力、PPT制作、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发现不少同学都有精彩表现,内科和儿科的多位同学在这届论坛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这次论坛上,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次论坛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让我们非常地欣慰。学生时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医院里很多的SCI文章都出自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后会鼓励和督促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论坛中来,在大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科研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生党总支书记于岩岩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今年的学术论坛是第二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参与的同学更多了,演讲更精彩了,论坛的内容更丰富了。论坛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增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且不断完善,争取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并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