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如何破局由于疫情所产生的无接触就医需求

2020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降低聚集风险的“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也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伴随着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的放开和突破,千亿资金涌入市场,而269家医院获颁“互联网医院”牌照,更标志着“正规军”已经进场。从初代约名医,与“黄牛”抢市场,到代客送药上门,解决独居病人困难,中国的互联网医疗从微末处起步,终于迎来政策、技术、模式、人口四大红利“共振”的爆发期。

在解决了病患基本的诊疗需求之后,互联网医疗在技术与模式上还能有何突破?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还有哪些“黑科技”可以挖掘?

互联网医疗红利爆发助推在线新经济

疫情至今,互联网医疗迎来高光时刻,行业进入了新的爆发期。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一是互联网医疗有政策红利,也是现在国家想努力推动的行业。之前互联网医疗的瓶颈是医保支付,各个省对医保支付持有不同意见,不同政策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疫情发生以后,老百姓线下看病不方便,互联网医疗正好是线上运作的平台。这个时候微医、好大夫、平安好医生、丁香园等公司开始在网上设立咨询平台,截止到目前访问量很大,老百姓认识到有些健康问题线上问医生也能得到解决。国家为了提倡互联网医疗,推出新政允许网上就医的费用通过医保支付。上海批就有13家公立医院建立了互联网医院,这体现了政策红利。

二是模式红利,互联网医疗从原先仅仅问诊,发展到老百姓通过互联网平台看病以后,线上处方配药直接送到家。这是很重要的模式突破,药物的电子处方基本可以替代部分线下医院的功能。

三是技术红利,原来办互联网医疗的时候需要自行投入建设云、宽带、服务器等设备。但现在随着技术进步,不仅是腾讯这样的大企业可以发展互联网医疗,部分中小企业也可以建互联网医院了,截至2019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超过360家。

四是人口红利,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互联网医疗带来广泛的市场。政策红利、模式红利、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共同成就了互联网医疗的成功爆发。

互联网医疗以政府主导,公立医院为主体。线上门诊可以节省挂号、缴费、配药等排队等候时间。武汉封城期间,老百姓在互联网医院治疗慢病和配送药品,也是非常好的举措。患者正逐步适应互联网医院,特别是慢病线上诊疗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2020年互联网医疗预计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右侧画中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