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佝偻病的6大误区 四大方法预防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常被称为“缺钙”

婴儿患佝偻病的六个误区

误读1:补钙可预防佝偻病

苏宜祥教授说,佝偻病有很多种,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医学上,该病被定义为“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因此,这种疾病与补钙无关。父母给孩子多吃钙是没有用的。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他们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有许多致病因素,如晒太阳少、食物中维生素D少、生长快、疾病、药物等。

误读2:肋骨外翻是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点是生长中的骨骺软骨板由于钙磷代谢异常而无法正常钙化,导致骨病变。典型症状是婴儿在7岁、“方形盒”出现在8个月大的时候,肋骨在1岁左右呈“串珠”状,手腕和脚踝骨增厚,就像戴手镯和脚手镯一样。这些典型症状是佝偻病诊断的基础之一。

当然,在这种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就是说,婴儿在6个月内会出现哭泣、睡眠不安、汗枕秃顶等症状。当婴儿开始站立时,X腿或O腿可能会出现学会走路。但这些都不是佝偻病的特殊症状,比如宝宝睡得太厚,导致出汗过多,枕秃。肋骨外翻的原因有很多。若儿童肝脏过大,裤子松紧带过高,可能会出现肋骨外翻。当婴儿出现这些症状时,母亲不必太紧张。佝偻病的诊断也需要根据生化指标来判断。

误读3:可以通过检查微量元素来诊断

在广州的许多母婴用品商店门口,有人提供免费检查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仪器。一旦发现婴儿钙含量低,工作人员会告诉母亲婴儿可能患有佝偻病。一些母亲会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会检查婴儿的血钙,以确定她们是否患有佝偻病。

这些检查真的能诊断佝偻病吗?苏宜香表示,这些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佝偻病的生化指标是“血清25”-(OH)D“这是一个可靠的指标。然而,这种检查在许多医院并不流行。家长好带孩子去佝偻病专科医院检查,以免误戴佝偻病帽。

误读4:鱼肝油中维D越高越好。

在这次“金奇仕”事件中,一些家长质疑鳕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含量不能达到国家推荐的400个国际单位,因此质量不合格。根据苏宜香的说法,维生素D产品的种类不同。维生素D含量作为一种药物,要求很高;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其含量只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2至2/3,“金奇仕”属于后者。很多家长都会关心,剩下的差距该怎么办?苏宜香说,应该通过正常的饮食和阳光来获得。

误读5:补充足够的维D,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的家长认为,如果给孩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就不会得佝偻病。苏宜祥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种心态,对各种营养补充剂过于迷信,认为补充足够的营养补充剂一切都会更好,而忽视了孩子的日常饮食和足够的户外活动。儿童还需要晒足够的阳光来预防佝偻病。阳光下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下维生素D的合成,人体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更容易被人体利用和吸收。

能否获得足够的阳光与佝偻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在一些纬度较高的城市,由于日照时间短,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可达40%以上,广州因纬度较低,佝偻病的发病率为10%。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儿童户外活动少,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夏季。苏宜祥建议家长放学后或周末多让孩子户外活动,尽量暴露皮肤,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误读6:一岁以上不需要补维D

有的家长会走另一个极端,觉得孩子一岁以上,户外活动增多,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有的家长还会说,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没补,也没得佝偻病。苏宜香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读。事实上,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乳母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存在较少,阳光充足更为重要。不幸的是,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阻挡阳光,空气污染也会吸收一些紫外线,特别是像广州近几天的雨天一样,儿童通过阳光合成的维生素D可能不足。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幼儿园儿童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这些都不同于20年前的情况。现在的孩子还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D。

预防婴儿佝偻病

①鼓励母乳喂养8个月。

②每天给宝宝400单位口服维生素D从出生后2周开始。

③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蛋黄、肝脏、鱼、牛奶、豆类、虾皮等,不要吃太多的油和盐,以免影响体内钙的吸收。

④带宝宝去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通过阳光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便宜、的来源。每1平方厘米皮肤半小时后可产生20微克维生素D,每天晒一次~2小时就能满足需求。

TAG:

宝宝患佝偻病的6大误区 四大方法预防佝偻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右侧画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