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特点:
(1)过度活动:大部分从幼儿期开始,进入小学后表现明显。上课的时候,小动作不停,撕书,书画不出来。你应该碰任何你能碰的东西。你喜欢挑逗,经常和同学打架。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集中,上课时间短,反映各方刺激。
(3)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无缘无故喊叫,不耐烦,匆匆忙忙。
(4)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症引起的学习困难,部分儿童存在理解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通常在7岁前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
鉴别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主要基于儿童家长和教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
1、症状标准:以下症状比大多数同龄儿童更常见,需要以下八种行为。
(1)经常手脚不停地移动或在坐姿上不停地扭动(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坐姿不安)。
(2)静坐时很难安静坐着。
(3)容易被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排队等待轮换。
(5)别人经常在问话没完没了的时候急着回答。
(6)不做家务,很难按照别人的指示做事(不是因为违抗或无法理解)。
(7)在作业或游戏中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8)经常在一件事完成之前改变另一件事。
(9)很难安静地玩。
(10)多说话。
(11)经常打断或干扰他人的活动,比如干扰其他孩子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经常听不听。
(13)学校或家庭学习和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籍和作业本)经常丢失。
(14)经常参加对身体有害的活动(不寻求刺激),而不考虑可能的后果。
2、病程标准:一般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不是由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支付反应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