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促进全面标准化管理

8月26日、27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丁庆才同志带领医德医风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到内科系统和门诊系统各科室检查医德医风建设情况,查阅了科室医德医风档案资料,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访谈,了解了各科室医德医风动态管理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科室对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比较重视,档案资料齐全、规整、有序,有培训、有考核、有评价,动态管理有记录,但也存在个别科室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松散的情况。有的资料不齐全,存放混乱,没有统一归档;有的将资料束之高阁,没有坚持日常的动态管理,使各项制度和规定形同虚设;有的科室员工不佩戴胸牌,每到检查的时候,总是找各种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这也暴露出科室负责人在此项工作中的管理漏洞。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医德医风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及时给各科室进行了反馈,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并要求相关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培训学习和考核,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执行能力,为医院复审和全面标准化建设作出积极地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郝盼盼
回答: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高可能由感染、炎症、应激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炎症控制、应激管理、血液病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改善。 1、感染 细菌感染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病原体刺激骨髓释放未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进入外周血。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2、炎症 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会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这类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控制炎症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3、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手术或剧烈运动后,机体应激会导致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一过性增高。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待应激因素消除后血象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 4、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引起杆状核粒细胞异常增高,患者可能出现脾肿大、盗汗等症状。确诊需骨髓穿刺检查,治疗药物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靶向药。 5、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会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发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蓝花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同时需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服用升白或降白细胞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若伴随持续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