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健康报: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认定“严”字当头

时间:2014-08-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继去年12月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于近日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等配套文件,并将下发《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这些配套文件将对申报医院的床位数、师资队伍、开展规培的工作基础等作出明确规定,意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培训基地,让培训更加规范。据悉,国家卫生计生委拟在全国认定培训基地约450家,全部设在三级甲等医院。

  ■对基地把关不严影响培训质量

  日前,一位刚毕业、正在某地市级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向记者反映,其所在培训基地的临床工作不规范,管床医生临床水平不能让人信服,普遍缺乏指导带教能力,只安排住院医生干活,不传授医学知识和业务操作,这让希望通过规培提高临床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他感到迷茫和困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管教育的副院长李海潮表示,这位培训学员反映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一些过去被认定为培训基地的医院自身软硬件条件并不好,难以满足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这也是此次国家严控基地质量和数量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建立前,各地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自行认定的基地达1100多家。基地建设在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入选门槛设置过低、认定简单粗放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效果,造成有些地方“有培训,欠规范,难同质”的状况。

  记者采访的专家和有关管理人员普遍反映,以往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对基地的遴选不够严格,使基地质量不高,难以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严把基地质量关,是保证规培制度建设不走样的关键一步。

  ■将培训生集中于水平较高的基地

  据悉,我国近几年每年有临床专业医学本科毕业生7万人左右,其中约2万人进入研究生教育,其余5万人将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将根据培训人数,决定基地的数量,其中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地将培训生相对集中于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基地,形成教育培训的集聚效应。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统筹考虑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以及稳妥推进等工作原则,安排认定基地约450家。在综合考虑各地三甲医院数量、培训需求、工作基础、地区间平衡等因素后,分配了各地的培训基地数额,具体基地认定工作将由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

  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规范化培训的需求,今后将对基地数量作适当调整,一些未进入第一批基地名单的医院,在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仍然有可能获得认定。“但是,对基地的认定标准、质量要求不会降低。”

  ■基地认定不搞“终身制”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表示,培训基地的认定不搞“终身制”,将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医师协会承担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规培工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存在问题的将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核减下一年度招收名额,直至取消基地资格。

  李海潮说,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确保培训教学质量,是基地医院院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院长应当认识到,规范化培训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契机与切入点,要做到医教相长、相互促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负责人表示,要切实保障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的权益。以往有些基地医院存在对住院医师缺乏严格带教、住院医师待遇过低的情况,甚至“拿培训学员当劳动力使”,此次出台的文件就住院医师待遇,界定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基地医院的具体责任。

医院动态

更多 >

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促进全面标准化管理

8月26日、27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丁庆才同志带领医德医风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到内科系统和门诊系统各科室检查医德医风建设情况,查阅了科室医德医风档案资料,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访谈,了解了各科室医德医风动态管理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科室对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比较重视,档案资料齐全、规整、有序,有培训、有考核、有评价,动态管理有记录,但也存在个别科室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松散的情况。有的资料不齐全,存放混乱,没有统一归档;有的将资料束之高阁,没有坚持日常的动态管理,使各项制度和规定形同虚设;有的科室员工不佩戴胸牌,每到检查的时候,总是找各种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这也暴露出科室负责人在此项工作中的管理漏洞。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医德医风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及时给各科室进行了反馈,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并要求相关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培训学习和考核,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执行能力,为医院复审和全面标准化建设作出积极地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母指甲上有竖纹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大母指甲上有竖纹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外伤、甲癣、银屑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的指甲竖纹与家族遗传有关,属于生理性改变。指甲甲板纵向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天然沟壑,通常无伴随症状,不影响健康。日常注意避免指甲过度磨损,保持手部保湿即可,无须特殊治疗。 2、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或铁元素可能导致指甲基质发育异常,表现为纵行条纹。可能伴随指甲变薄、易断裂等症状。建议增加鸡蛋、瘦肉、西蓝花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多维元素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补充剂。 3、外伤 指甲受到挤压或碰撞后,甲母质受损可形成暂时性竖纹。常见于手工劳动者或运动损伤,可能伴有甲下淤血。损伤较轻时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重复受伤;若伴随甲床分离需就医处理。 4、甲癣 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可能导致指甲增厚、变色及纵纹。多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常伴随甲板脆裂、脱屑。需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5、银屑病 银屑病累及指甲时会出现顶针样凹陷或纵嵴,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可能伴随皮肤红斑、鳞屑等症状。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缓解,光疗或生物制剂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日常应避免频繁美甲或使用刺激性化学品,修剪指甲时保留适当长度。若竖纹伴随颜色改变、疼痛、甲板分离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长期存在的单条深色纵纹需警惕黑素瘤可能,需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