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胸科医院

心内科 (共2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的冠心病病房拥有冠心病监护病房共57张床位,每年收治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余例,还担负着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自90年代初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累积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3000余例,去年全年完成462例,今年前6个月已超过350例,预计全年将超过700例。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看一些重要的临床疗效指标,例如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明显低于国际报道,介入治疗的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心内科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我院门诊于周一至周五均设有冠心病专科门诊(包括冠心病介入门诊),对于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优先收入病房,入院后1周内安排手术,1-2周内即可出院。对于在院外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适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于介入治疗的前1-2天入院,如无并发症术后第3天即可出院。

心内科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进展最大,近3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去年全年冠状动脉造影超过12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450例,病死率低于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心内科经桡动脉穿刺途经进行PCI应用日趋广泛,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比较,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卧床,患者恢复更快,对股动脉或髂动脉狭窄、闭塞、过度迂曲或穿刺失败的患者尤为适宜。此项技术在本中心已广泛开展,且成功率高。目前,心内科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80%的操作是经过桡动脉途径。 同时心内科还配备了其他先进的设备如血管内超声(IVUS),IVUS不仅提供血管腔的形态,且能显示血管壁的形态和结构,可以较冠状动脉造影更精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性质和大小,从而指导PCI的进行并判断PCI的效果。

心内科起搏及心内电生理组以刘旭、刘志刚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博士2名,硕士3名,以及大批研究生、进修生,人才梯队合理,团队协作能力强。该专业组拥有专门的电生理导管室、多导电生理记录仪、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及CARTO)等先进设备,常规开展室上速、房速、室性早搏、室速、房扑以及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目前已累计完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病例数逾6000例,现每年完成的病例数均在800例以上,其中根治室上速成功率在98%以上,所完成消融术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该专业组于2004年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及CARTO),使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获得重大突破,目前房颤治疗总成功率在80%以上,其中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更是高达90%以上,迄今已经完成房颤消融术1000余例,2006年完成房颤消融逾450例,位居亚太地区首位,是国内少数几家大规模开展房颤消融的单位之一。此外,该专业组还开展各种特殊类型的起搏器植入术,例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恢复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能非常有效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心功能,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及时识别和终止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防止患者猝死。

心内科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在X线引导下,自外周血管将一个可自行膨胀的由镍钛合金编制而成的双盘封堵器准确安置在心脏缺损处。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和介入技术提高,尤其是1997年Amplatzer开发了新z一代封堵器用于临床先心病,极大地推动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目前我院心内科先心病介入治疗范围除了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常见先心病以外,还包括少见先心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静脉瘘以及复杂先心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

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操作技术日趋完善,操作程序简便安全,创伤小、无手术疤痕、无需输血、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治疗数量迅速增加。手术前后均正常饮食,一般术后第2天即能下床活动,术后第3到5天痊愈出院。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改善流程 减少往返 我院启用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

本着细节改善、人文关怀的理念,医院不断完善门诊就医流程,方便病人就医。8月,医院启动了门诊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首先在心内科进行试点。此举使需要住院的门诊病人免去门诊、住院楼之间的往返奔波,一站式完成所有入院前准备手续。 为推进此项工作,医院调整了原有的入院登记流程,重新配备了工作人员,在门诊开设新住院登记处。需要住院的患者在就诊当日凭医院开出的住院告知单,就可在门诊新住院登记处完成入院登记。工作人员会将所有患者的信息统一录入电脑系统,做好全院床位有序安排,并对危重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协调,确保医疗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此外,从病人角度考虑,新住院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还会为患者做好三方面的服务。一是将住院须知、住院预交金等相关住院事项写明在单据中,使患者清楚明白住院前需做事项;二是为患者提供与住院相关的答疑解惑服务;三是公开咨询电话,使床位等候查询更加透明及时,免去患者无效往返。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人低血压56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女性血压56毫米汞柱属于低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低血压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每日增加食盐摄入量至10-12克,可适量食用咸菜、酱油等高钠食物。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每日分次饮用500-800毫升。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鸡蛋、鱼肉、瘦肉等食物,每日保证80-100克。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红枣、桂圆等补血食物,每周3-4次。 2、适度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可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如踮脚尖、抬腿运动,每日2-3组,每组15-20次。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3、中医调理 可选用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黄芪精口服液等中成药。采用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每周2-3次。服用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代茶饮,每日1-2次。进行推拿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等部位,每日早晚各5分钟。 4、药物治疗 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醋酸氟氢可的松片、屈昔多巴胶囊等升压药物。对于贫血引起的低血压,可配合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内分泌紊乱者需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避免自行服用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加重低血压的药物。 5、定期监测 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注意测量前静坐5分钟。定期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记录头晕、心悸等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就医时携带血压记录和用药清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压患者应保证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穿着弹力袜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选择压力15-20毫米汞柱的医用弹力袜。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隔1小时活动5-10分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饮食上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休息30分钟再活动。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这些习惯可能加重低血压症状。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