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胸科医院

小儿心外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心外科于1957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人工心肺机,并实施了首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于世界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仅相差5年时间,标志着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当时已迈进国际一流水准,美国《体外循环》专著(第一版)收录了这项工作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为我国在世界心脏外科领域赢得了声誉,奠定了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我国心脏外科开拓者的历史地位,2003年美国心脏外科权威性期刊《THE ANNUALS OF THORACIC SURGERY》12月刊《EVOLUTION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 CHINA》(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史)一文中,对上海市胸科医院为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创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切都使于我院在先心病领域开拓性的工作。

因此,1977年我院专设了诊治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心脏外科病区,成为我国最早设立这一学科的心脏中心之一,并迅速发展为国内诊治先心病的权威性医疗机构,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小儿心脏外科针对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室缺重度肺高压等复杂重症进行了前沿性的研究诊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在国际权威性期刊《THE ANNU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发表。在此基础上,1995年小儿心脏外科正式成为二级科室,学科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2000年后,为落实全院建设“亚洲一流胸心精品专科医院”的目标,

小儿心外科紧密跟踪当今国际先心病治疗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向低龄低体重和复杂先心病治疗领域开拓,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婴儿期先心病的外科诊治已成常规项目,最小体外手术成功年龄为出生39天,体重3公斤,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诊治领域不断进取,推陈出新,相继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先心微创手术,非体外循环下外科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2007年初始,又进一步探索并成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外科微创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成为现今国内外最先实施此手术的中心,为此病种的治疗又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体外手术模式,

目前全科又全力以赴展开国际最前沿Hybrid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在复杂先心病领域,法洛氏四联症纠治术手成功率已接近97%,针对复杂先心难题之一小儿瓣膜病变,开展了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最小手术体重5公斤;在单心室诊治方面,突破传统的限制,实施了一系列复杂条件下单心室的一期或分期全腔肺生理性纠治术,如一侧肺动脉离断,经重建后分期实施全腔肺纠治术等,此外,在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完全性混合性TAPVC等罕见复杂先心病例治疗方面,也不断取得成功。具统计,小儿心外科2001—2006年手术成功率为97.6-100%,平均年手术成功率达到98%以上,始终保持国内先心病治疗的先进行列,并逐步向国际接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改善流程 减少往返 我院启用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

本着细节改善、人文关怀的理念,医院不断完善门诊就医流程,方便病人就医。8月,医院启动了门诊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首先在心内科进行试点。此举使需要住院的门诊病人免去门诊、住院楼之间的往返奔波,一站式完成所有入院前准备手续。 为推进此项工作,医院调整了原有的入院登记流程,重新配备了工作人员,在门诊开设新住院登记处。需要住院的患者在就诊当日凭医院开出的住院告知单,就可在门诊新住院登记处完成入院登记。工作人员会将所有患者的信息统一录入电脑系统,做好全院床位有序安排,并对危重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协调,确保医疗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此外,从病人角度考虑,新住院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还会为患者做好三方面的服务。一是将住院须知、住院预交金等相关住院事项写明在单据中,使患者清楚明白住院前需做事项;二是为患者提供与住院相关的答疑解惑服务;三是公开咨询电话,使床位等候查询更加透明及时,免去患者无效往返。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人低血压56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女性血压56毫米汞柱属于低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低血压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每日增加食盐摄入量至10-12克,可适量食用咸菜、酱油等高钠食物。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每日分次饮用500-800毫升。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鸡蛋、鱼肉、瘦肉等食物,每日保证80-100克。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红枣、桂圆等补血食物,每周3-4次。 2、适度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可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如踮脚尖、抬腿运动,每日2-3组,每组15-20次。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3、中医调理 可选用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黄芪精口服液等中成药。采用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每周2-3次。服用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代茶饮,每日1-2次。进行推拿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等部位,每日早晚各5分钟。 4、药物治疗 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醋酸氟氢可的松片、屈昔多巴胶囊等升压药物。对于贫血引起的低血压,可配合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内分泌紊乱者需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避免自行服用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加重低血压的药物。 5、定期监测 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注意测量前静坐5分钟。定期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记录头晕、心悸等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就医时携带血压记录和用药清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压患者应保证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穿着弹力袜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选择压力15-20毫米汞柱的医用弹力袜。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隔1小时活动5-10分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饮食上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休息30分钟再活动。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这些习惯可能加重低血压症状。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