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胸科医院

核医学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同位素室于1980年筹建,1982年初正式成立,1995年正式更名为核医学科。1997年购置了双探头SPECT仪后共接受了40000余人次检查,其中全身骨显像35000余人次,心肌显像4000余人次,肺部疾病及肿瘤和纵隔淋巴结显像等1400余人次。尤其近6年来接受核医学检查的人次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全套肿瘤标志物测定也有明显的增加,已成为临床普遍检查的项目。为适应新的需求,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期引进了一台先进的具有符合线路探测同机图像融合功能的ECT大型仪器,今后在核心脏病方面能更精确提供冠状动脉血供、心肌细胞活力检测的定位和定量。在核肿瘤学方面能进一步提高肺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率,尤其对术前或后,放、化疗的疗效和肿瘤复发作出评估,提供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更经济更有效地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

核医学科于2000年成立了核医学科基础研究实验室。包括有机化学室、放射药化实验室、细胞生物与动物实验室,添置了基础研究设备,进行组合多肽合成系统的研究,各种有机化学的组合,组合化学的合成,化合物的分析与鉴定,在核医学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核医学科自2002年以来本科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标记组合肽库筛选锝和铼标记热休克蛋白70结合肽);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三肽和四肽偶合锝或铼组合文库的建立);一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99mTc标记小分子多肽文库的体内无创伤性筛选新技术);一项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人体腺癌干细胞及腺癌骨转移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基金课题(99mTc-RGD肽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和显像)。申请发明专利三项;(锝、铼偶合三、四肽组合文库其活性肽化合物及其建立方法,一种乏氧肿瘤示踪剂及其用途,一种具有骨转移高潜能的肺腺癌细胞株及其建立方法)。

核医学科有一人参与编著了《分子影像导论学》副主编;二人参与编写了《核医学影像与实践》。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核医学专业论文有37篇,其中有十二篇刊登在中华核医学杂志;一篇刊登在日本核医学杂志;二篇刊登在欧洲核医学杂志;二篇刊登在世界核医学杂志;一篇刊登在亚洲核医学杂志。有二人参加了第二届中日核医学交流会;二人参加了欧洲核医学年会。

核医学科现有医务人员:副主任医师二名,副主任技师一名,主管药师一名,住院医师二名,技术员三名,护士一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四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改善流程 减少往返 我院启用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

本着细节改善、人文关怀的理念,医院不断完善门诊就医流程,方便病人就医。8月,医院启动了门诊电子住院信息录入系统,首先在心内科进行试点。此举使需要住院的门诊病人免去门诊、住院楼之间的往返奔波,一站式完成所有入院前准备手续。 为推进此项工作,医院调整了原有的入院登记流程,重新配备了工作人员,在门诊开设新住院登记处。需要住院的患者在就诊当日凭医院开出的住院告知单,就可在门诊新住院登记处完成入院登记。工作人员会将所有患者的信息统一录入电脑系统,做好全院床位有序安排,并对危重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协调,确保医疗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此外,从病人角度考虑,新住院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还会为患者做好三方面的服务。一是将住院须知、住院预交金等相关住院事项写明在单据中,使患者清楚明白住院前需做事项;二是为患者提供与住院相关的答疑解惑服务;三是公开咨询电话,使床位等候查询更加透明及时,免去患者无效往返。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