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肾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内科组建于1988年,科室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4名,科室医生均获硕士学位,其中9人获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奉献、合作、进取”的中青年医师梯队。科室拥有病房、门诊、血液净化中心、腹透中心、病理室、实验室等六个部门。
  肾内科特色长期的医疗工作中,肾内科在复杂性尿感、脂毒性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脏病营养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总结了一套独特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患者治愈率高达80%以上。在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临床、科研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科开展了多项血液净化技术,对慢性肾衰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实现了生存期限长、生活质量高、并发症少的良好治疗效果。采用血液净化对肾性或非肾性危重病患者的救治,疗效非常显著。该科还是全国最早开展腹膜透析工作的单位之一,现已治疗尿毒症患者1500余例,其中1年存活率97.6%,5年存活率为73.4%,10年存活率达24.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肾内科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肾内科先后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基金基金8项。撰写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7部,主编专著10余部。此外,肾内科还获得全国军民共建先进集体1次,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次,学校及医院先进集体和嘉奖多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