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感染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科是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和感染与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其前身为长海医院传染科。自我国现代医学一代宗师、感染病学科泰斗、第二军医大学原副校长应元岳教授奠定本学科以来,已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50年来,学科注重医教研紧密结合,在血吸虫病、疟疾、流感等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中取得突出成就,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奖励,并造就了汪伟业教授、徐振武教授、秦一中教授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和学者。随着我国传染病病种的变迁,学科在近20年来主攻方向逐渐转向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治,特别注重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在上海和国内同专业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广大患者中享有很高声誉。1996年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感染科楼集医教研为一体,为病员诊治、临床教学和基础科研提供了优越条件。
  感染科楼装备有符合传染病特殊要求的现代化设施,其中,一楼分别设有肝炎门诊、肠道门诊、门诊观察室及相应配套设施;二楼和三楼病房拥有66张床位。为了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员就诊需求,感染科全年开设门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除外),并根据不同病员需求每周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专家门诊。目前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医疗系列人员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一半已获医学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万谟彬教授担任了全国和全军的许多重要学术职务,作为全国专家组成员之一参与制定或执笔了许多临床诊治规范,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科室特色: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治疗是感染科的一个重要特色。全科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服务临床”为基本立足点,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摸准国际上最新发展趋势的脉搏,力争与世界最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作为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员之一,近年来本学科参与了多项国际合作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的临床研究,使在感染科就诊患者有幸在第一时间接受最新药物的治疗和长期随访。已经或正在研究的最新药物包括长效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特比夫定(L-dT)等,这些研究以及更新的药物临床试验还将进一步深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现代医学常识认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是决定治疗成败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这种角度来说,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是与病魔斗争的同一战壕的战友。战友应该同携手、多沟通,为战胜疾病、为摘除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而共同努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