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呼吸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科由建院时的大内科分化而来,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在张纳新主任的带领下,以丰富的临床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也使其专科综合实力居于本市领先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呼吸科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诊治常规,在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危重病和疑难病方面,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肺心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形成了专业优势。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呼吸科就采用介入疗法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取得显著疗效。近年来,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为呼吸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诊治水平得到大跨步的飞跃:肺功能测定仪、纤维支气管镜无创呼吸机及各种心肺、血氧监护仪等仪器,明显提高了急危重病的诊治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天数,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解除了痛苦,延长了存活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呼吸科医务人员一直在广阔的医学天地积极探索,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末,我院呼吸科在天津市首次成功将呼吸机应用于临床抢救,呼吸机支持技术随之在天津医疗界得以广泛推广,现已成为有效的抢救手段。
  此外,呼吸科还积极更新学习型科室模式,在科内设立了一系列学习和管理制度,每名医生都制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科研计划,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搭建了呼吸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全科协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课题一项,引进新技术填补天津市技术空白两项,获得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以轻型或不典型的肺炎为常见,整叶肺炎少见。通常无高危因素患者可家中口服或在门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年老、有呼吸困难或原有肺部疾病就住院,检查痰液及血液标本确定病原菌,并给予相应抗生素静脉输液,以及氧疗、其他药物输液和机械通气治疗。
  支气管哮喘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的疾病,简称哮喘。临床特点为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多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我科按照GINA诊治方案在控制哮喘发作和治疗危重哮喘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应用国际先进治疗理念,采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患者耐受好,症状缓解快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慢性咳嗽、咯痰者是其高危人群,其气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呈进行性加重发展,肺功能受损,目前不可逆性肺功能受损应用任何药物也无法恢复。我科引进新型自动肺功能仪,快速方便检测患者肺功能,早期诊断COPD,早期治疗,减轻肺功能受损程度,让COPD患者也能享受快乐生活。
  其他呼吸内科疾病治疗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栓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是其最常见的类型,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辞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各病例症状可表现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猝死,常见有呼吸困难、气促、胸痛、晕劂、烦躁不安、惊恐、咯血、咳嗽、心悸等。肺栓塞导致呼吸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血流灌注不足,易发生猝死,我科成功诊治数十例肺栓塞患者,应用多种溶栓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一种,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时间间歇性发生的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持续10秒以上,即人们所说的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可以引起血气紊乱和睡眠障碍并引发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不仅见于成人,儿童也可发病。大多数患者没有在呼吸科睡眠中心正规诊治,从而误诊误治。我科引进国外先进睡眠监测设备,应用无创通气等治疗手段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取得良好的疗效。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
  肺癌在我国癌症死亡病人中,在男性中占第一位,女性中占第三位。预测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肺癌者达100万人。
  肺癌的治疗
  除普通化疗及入疗外,我科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即“粒子刀”治疗,是近距离放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采用经支气管镜及经皮肺穿刺进行粒子置入,具有低能量、安全、持续杀伤肿瘤组织的特点。普通放疗只能一次性杀伤肿瘤细胞,照射间歇时,残余静止期肿瘤细胞仍能转化,具有繁殖能力面迅速生长。而植入粒子能持续对肿瘤起作用,由于粒子剂量较低,对正常组织没有明显损伤,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并没有减弱,对肺癌有显著效果。
  呼吸同,命运共。在呼吸科的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每年都要和ICU一起抢救大量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并为全院各科疑难、危重手术病人提供生命保障,缩短病人的危险期,及时挽救他们的生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获卓越潜质奖

4月14日,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医院质量提升项目的结题报告会上,我院 “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项目荣获“卓越潜质奖”。 医院质量提升项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旨在协助医院相关管理人员掌握质量提升的工具和方法,并通过院内实际项目的操作获得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量化结果,推动医院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三中心医院、西安盛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广东中医医院等6家医院参与此项目,项目为期约2年(2012年8月——2014年6月),上海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国际合作交流部主任林建华教授,曾担任JCI国际认证服务的首席医务官和副总裁David及Elsa教授任指导和培训专家。 项目分为启动、实施和结果报告阶段,三位专家通过培训、远程电话和网络会议、实地参访等形式对项目进行指导。我院制定项目名称为“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负责人为李强副院长,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 4月10日,David、Elsa和林建华教授到我院进行实地参访,李强副院长、阚志超主任、陈璐处长热情接待,并感谢专家们在两年来对医院质量提升项目的帮助及指导。李强首先对我院概况做了简短介绍,然后对该项目做了汇报。三位专家认真倾听,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对项目的诸多细节都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他们认为我院的医院质量提升项目是一期项目医院中做得最为细致,也比较完整地将所学质量管理工具及方法融会贯通的运用于项目中。随后,专家现场考察ICU,科主任徐磊和护士长李晓东就ICU建设与管理经验、人力资源配置、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开展此项目,我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有很大提高,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将管理工具的扩展应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