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儿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历史悠久,建科50年来一直是天津市东部地区儿科医、教、研及儿童保健中心,设有新生儿科、普通儿科、门急诊和专家门诊,每年接诊数千患儿,为周边地区近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贡献,其诊疗水平在市综合医院中属先进水平。儿科还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负责儿科学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已30余年。
  在科主任刘莉教授的带领下,我院儿科在本市率先实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产儿科合作管理早期新生儿,创办了新生儿室,管理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新生儿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从新生儿的吃、用及所处环境均有一套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严格交接制度:产、儿科医生交接胎儿和孕母的情况、新生儿医生之间的床旁交班。严格筛查及评估每日新生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严格的管理降低目前各地高发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早期感染的发生率;在新生儿出生早期即监测黄疸进展并及时处理高胆红素血症,消灭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的规范护理消灭了新生儿硬肿症;对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采用规范的阻断治疗及监护措施,明显降低了母婴乙肝垂直传播率。对高危新生儿定时监测血糖,杜绝了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由于医护人员的细心观察,各种新生儿的先天畸形,,如食道闭锁、肠扭转畸形、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良和气胸等多在几小时内即可诊断出,为早期手术、提高存活率奠定了基础。
  普通儿科接受各种疾病患儿,有完善的监护设施及规范的诊疗常规,擅长治疗各种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脑、肝、肾等合并症,治疗各种惊厥及各种脑炎病儿,各种肾炎、肾病及各种出生的病儿。对心肌炎及先天性心脏病能早期做出诊断、及时治疗。对各种肺炎开展了病原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治疗明显降低了治疗费用。同时开展各种气道雾化治疗及炎症部位激光治疗明显减轻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症状。开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儿的临床科研工作,制定出一系列规范的诊断治疗措施,明显改善这部分患儿的生活质量。
  川崎病是目前威胁小儿健康的又一种新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近年小婴儿高发且症状常不典型。我院儿科努力钻研先进的诊疗技术,使患儿在入院后短期既能明确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明显降低了出现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
  儿科设立24小时门急诊制及日间专家门诊,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各种急救并及时转送病房进行近一步治疗。专家门诊接诊各种疑难病例,并指导婴幼儿的喂养及保健。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获卓越潜质奖

4月14日,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医院质量提升项目的结题报告会上,我院 “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项目荣获“卓越潜质奖”。 医院质量提升项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旨在协助医院相关管理人员掌握质量提升的工具和方法,并通过院内实际项目的操作获得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量化结果,推动医院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三中心医院、西安盛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广东中医医院等6家医院参与此项目,项目为期约2年(2012年8月——2014年6月),上海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国际合作交流部主任林建华教授,曾担任JCI国际认证服务的首席医务官和副总裁David及Elsa教授任指导和培训专家。 项目分为启动、实施和结果报告阶段,三位专家通过培训、远程电话和网络会议、实地参访等形式对项目进行指导。我院制定项目名称为“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负责人为李强副院长,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 4月10日,David、Elsa和林建华教授到我院进行实地参访,李强副院长、阚志超主任、陈璐处长热情接待,并感谢专家们在两年来对医院质量提升项目的帮助及指导。李强首先对我院概况做了简短介绍,然后对该项目做了汇报。三位专家认真倾听,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对项目的诸多细节都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他们认为我院的医院质量提升项目是一期项目医院中做得最为细致,也比较完整地将所学质量管理工具及方法融会贯通的运用于项目中。随后,专家现场考察ICU,科主任徐磊和护士长李晓东就ICU建设与管理经验、人力资源配置、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开展此项目,我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有很大提高,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将管理工具的扩展应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期和排卵期的区别
冷启刚
回答: 月经期和排卵期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两个不同阶段,主要区别在于发生时间、生理变化及功能意义。月经期是子宫内膜脱落伴随出血的时期,排卵期则是卵巢释放成熟卵子的关键阶段。 1、时间差异 月经期通常持续3-7天,出现在排卵后约14天,标志着上一周期结束和新周期开始。排卵期多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排卵期通常在月经第14天前后,持续时间约1-2天。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排卵期可能随周期长度变化而浮动。 2、生理表现 月经期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剥脱形成的阴道出血,可能伴随下腹坠胀、腰酸等症状。排卵期可见宫颈黏液增多呈蛋清状,部分女性会出现单侧下腹短暂刺痛排卵痛,基础体温在排卵后上升0.3-0.5℃。月经期出血量通常为20-80毫升,排卵期一般无出血,但少数可能有轻微点滴出血。 3、激素变化 月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至低谷,促使子宫内膜脱落。排卵期前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刺激黄体生成素激增引发排卵,排卵后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月经期激素波动可能引发情绪低落,排卵期雌激素峰值可能提升性欲和精力。 4、生育意义 月经期属于非受孕窗口期,而排卵期前后5天为易受孕期,其中排卵日前2天至排卵后1天受孕概率最高。月经期子宫内膜处于脱落状态不适合胚胎着床,排卵期卵子存活12-24小时,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可存活2-3天,形成生育最佳时机。 5、健康监测 月经期需关注出血量异常、痛经程度等,可能反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排卵期监测可用于备孕指导或避孕参考,可通过基础体温曲线、排卵试纸或超声卵泡监测确认。月经周期紊乱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 建议女性记录月经周期起止时间、出血特征及伴随症状,有助于识别异常情况。排卵期前后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引发黄体破裂。月经期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选择透气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若出现经期超过10天、排卵期持续腹痛或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医检查。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