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荆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手段,以治疗中风、神经内科疾病、风湿性疾病为专科特色的临床科室。在全市率先开设了中风专科,形成了中风从急诊到康复的中西药并用、以针灸为特色,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引进神经肌电生物信息反馈系统的医疗服务系统及脑生理治疗系统,对中风瘫痪、失语、吞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智能障碍、精神人格障碍及其他神经内科疾患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在全市独树一帜,科室还配有电动直立式训练床、电动牵引床、电脑熏蒸床等大中型诊疗设备,建立了康复治疗室,是全市综合实力较强的康复治疗基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医大讲坛”第五十八课讲授“中风康复,宜早针灸”

中风:及早介入治疗 还您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张重慧 特约记者 汪振华 文/图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很多人不知道,针灸对于中风康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妙用和治病原理,昨日,在荆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大讲坛”上,该院特邀针灸科主任万裕萍为大家讲解了针灸的相关常识,并详细解读了针灸对于中风康复治疗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针灸的适应症以中风最为典型 针灸对于哪些顽疾,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对于这个问题,万裕萍主任的回答是,针灸治疗对大多数神经、肌肉、骨骼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包括中风、头痛头昏、失眠多梦、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手足麻木、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还能应对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耳聋、遗尿便秘、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风湿关节炎、伤筋等诸多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其致残率,则达到75%。 中医学临床研究显示,中风最常见的肢体不灵活,在利用针灸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针灸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康复方法之一,于疾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疾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针灸治疗时机越早治效果越好 古人云:“急则用针, 缓则用药”。《针灸大成》也:“凡中风跌到, 卒暴昏沉, 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可见古人主张脑卒中针灸早期治疗, 因传统中医学并无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之分, 所以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 由于针灸对患者是一种被动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进行,针灸能起到调节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双向作用。万裕萍表示,针灸康复治疗是安全的,但康复训练的效果最终还将受到患者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医嘱执行能力等因素影响。 目前,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成效已得到广泛证实,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得出答案: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状况,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组织的营养,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使部分“休克”神经细胞的恢复,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大多数临床文献也认为, 对于缺血性中风, 早期的针灸介入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 恢复血液供应, 减少因缺血而致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因此, 针刺介入越早越好。而对于出血性中风的针灸介入时机, 一般认为, 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时,针灸不宜立刻介入,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3到5天,针灸方可介入。 本期主讲专家: 万裕萍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科主任 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中医中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脑中风后遗症”医学鉴定专家,荆州市三八红旗手。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及风湿疼痛疾病的针灸康复,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并完成多篇研究课题。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二、五上午 温馨提示: 7月16日(下周三)上午9时,第五十九期“中医大讲坛”将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处准时开讲。届时,市中医医院骨3科刘道东医生将为大家带来题为《肩周炎的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欢迎您前来学习和交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了四价流感疫苗后感冒能吃药吗
马晓斌
回答: 打了四价流感疫苗后感冒一般可以吃药,但需根据药物类型和症状遵医嘱使用。四价流感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特定流感病毒,接种后出现感冒症状可能与疫苗反应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轻微感冒症状如低热、鼻塞等,通常属于疫苗常见不良反应,1-2天可自行缓解。此时若无明显不适可不服药,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考虑合并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对症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发热,氯雷他定片改善鼻塞流涕。需注意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成分药物,尤其儿童可能增加瑞氏综合征风险。 若出现高热超过39℃、持续头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可能与疫苗无关,需警惕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此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必须咨询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疫苗效果或加重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出现皮疹、面部肿胀等过敏反应。日常注意保暖,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C,保持室内通风。若需服用感冒药,建议与疫苗接种间隔至少6小时,并告知医生近期接种史。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用药疑问,建议及时联系接种单位或专科医生评估。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