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医医院

泌尿外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医大讲坛”第五十八课讲授“中风康复,宜早针灸”

中风:及早介入治疗 还您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张重慧 特约记者 汪振华 文/图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很多人不知道,针灸对于中风康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妙用和治病原理,昨日,在荆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大讲坛”上,该院特邀针灸科主任万裕萍为大家讲解了针灸的相关常识,并详细解读了针灸对于中风康复治疗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针灸的适应症以中风最为典型 针灸对于哪些顽疾,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对于这个问题,万裕萍主任的回答是,针灸治疗对大多数神经、肌肉、骨骼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包括中风、头痛头昏、失眠多梦、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手足麻木、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还能应对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耳聋、遗尿便秘、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风湿关节炎、伤筋等诸多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其致残率,则达到75%。 中医学临床研究显示,中风最常见的肢体不灵活,在利用针灸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针灸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康复方法之一,于疾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疾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针灸治疗时机越早治效果越好 古人云:“急则用针, 缓则用药”。《针灸大成》也:“凡中风跌到, 卒暴昏沉, 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可见古人主张脑卒中针灸早期治疗, 因传统中医学并无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之分, 所以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 由于针灸对患者是一种被动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进行,针灸能起到调节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双向作用。万裕萍表示,针灸康复治疗是安全的,但康复训练的效果最终还将受到患者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医嘱执行能力等因素影响。 目前,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成效已得到广泛证实,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得出答案: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状况,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组织的营养,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使部分“休克”神经细胞的恢复,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大多数临床文献也认为, 对于缺血性中风, 早期的针灸介入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 恢复血液供应, 减少因缺血而致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因此, 针刺介入越早越好。而对于出血性中风的针灸介入时机, 一般认为, 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时,针灸不宜立刻介入,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3到5天,针灸方可介入。 本期主讲专家: 万裕萍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科主任 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中医中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脑中风后遗症”医学鉴定专家,荆州市三八红旗手。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及风湿疼痛疾病的针灸康复,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并完成多篇研究课题。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二、五上午 温馨提示: 7月16日(下周三)上午9时,第五十九期“中医大讲坛”将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处准时开讲。届时,市中医医院骨3科刘道东医生将为大家带来题为《肩周炎的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欢迎您前来学习和交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胃胀气拉肚子怎么回事
于淑霞
回答: 胃胀气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或生冷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引发腹胀和腹泻。常见产气食物包括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减少此类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有助于缓解症状。若症状较轻,可通过热敷腹部帮助排气。 2、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干扰胃肠神经调节,表现为饭后腹胀、排便次数增多。这种情况通常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同时需保持规律作息。 3、肠道感染 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出现急性胃肠炎,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水样便,可能伴有低热。这种情况可能与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等有关,通常需要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盐酸小檗碱片抗感染治疗。 4、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等特殊体质患者在摄入相关食物后,肠道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产生气体并刺激肠壁加速蠕动。典型表现为进食特定食物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腹胀腹泻。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避免摄入诱发食物,必要时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5、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情绪波动或饮食变化常为诱因。治疗需结合心理调节,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配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修复肠黏膜。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腹泻导致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长期反复发作建议完善食物过敏原及胃肠功能评估。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