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荆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市重点专科,针灸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手段,以治疗中风、神经内科疾病、风湿性疾病为专科特色的临床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医大讲坛”第五十八课讲授“中风康复,宜早针灸”

中风:及早介入治疗 还您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张重慧 特约记者 汪振华 文/图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很多人不知道,针灸对于中风康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妙用和治病原理,昨日,在荆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大讲坛”上,该院特邀针灸科主任万裕萍为大家讲解了针灸的相关常识,并详细解读了针灸对于中风康复治疗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针灸的适应症以中风最为典型 针灸对于哪些顽疾,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对于这个问题,万裕萍主任的回答是,针灸治疗对大多数神经、肌肉、骨骼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包括中风、头痛头昏、失眠多梦、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手足麻木、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还能应对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耳聋、遗尿便秘、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风湿关节炎、伤筋等诸多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其致残率,则达到75%。 中医学临床研究显示,中风最常见的肢体不灵活,在利用针灸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针灸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康复方法之一,于疾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疾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针灸治疗时机越早治效果越好 古人云:“急则用针, 缓则用药”。《针灸大成》也:“凡中风跌到, 卒暴昏沉, 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可见古人主张脑卒中针灸早期治疗, 因传统中医学并无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之分, 所以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 由于针灸对患者是一种被动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进行,针灸能起到调节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双向作用。万裕萍表示,针灸康复治疗是安全的,但康复训练的效果最终还将受到患者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医嘱执行能力等因素影响。 目前,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成效已得到广泛证实,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得出答案: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状况,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组织的营养,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使部分“休克”神经细胞的恢复,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大多数临床文献也认为, 对于缺血性中风, 早期的针灸介入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 恢复血液供应, 减少因缺血而致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因此, 针刺介入越早越好。而对于出血性中风的针灸介入时机, 一般认为, 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时,针灸不宜立刻介入,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3到5天,针灸方可介入。 本期主讲专家: 万裕萍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科主任 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中医中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脑中风后遗症”医学鉴定专家,荆州市三八红旗手。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及风湿疼痛疾病的针灸康复,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并完成多篇研究课题。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二、五上午 温馨提示: 7月16日(下周三)上午9时,第五十九期“中医大讲坛”将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处准时开讲。届时,市中医医院骨3科刘道东医生将为大家带来题为《肩周炎的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欢迎您前来学习和交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全身长满红疹子是怎么了
聂小娟
回答: 宝宝全身长满红疹子可能与湿疹、热疹、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或接触性皮炎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炎症,可能与遗传、环境干燥或过敏原刺激有关。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严重时渗出液体。家长需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氧化锌软膏或地奈德乳膏缓解症状。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避免过热或过度洗澡。 2、热疹 热疹因汗腺堵塞引起,多出现在颈部、腋窝等闷热部位,呈现密集小丘疹。家长需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减少衣物包裹,用温水擦拭皮肤。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脓疱,需就医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 3、过敏反应 食物或环境过敏可能导致全身性荨麻疹样皮疹,常突发且伴瘙痒。常见过敏原有牛奶、鸡蛋、尘螨等。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急性期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严重过敏需立即就医,可能需使用肾上腺素笔抢救。 4、病毒感染 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会引发全身皮疹,多伴有发热。幼儿急疹表现为热退疹出,手足口病可见口腔疱疹。家长需监测体温,补充水分,避免抓破疱疹。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或康复新液,继发细菌感染时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5、接触性皮炎 尿布、洗涤剂等化学刺激可能导致接触部位红肿皮疹。家长应停用可疑产品,用温水清洗患处,严重时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尿布区需勤换纸尿裤,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若48小时未改善或出现水疱,需就医排除真菌感染。 家长需每日检查宝宝皮疹变化,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洗澡,室温保持适宜湿度。母乳喂养母亲应忌口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皮疹伴高热、精神萎靡或扩散加重时须立即就医。未明确诊断前勿自行用药,特别是激素类药膏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保持宝宝指甲修剪平整,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抓伤。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