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医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医大讲坛”第五十八课讲授“中风康复,宜早针灸”

中风:及早介入治疗 还您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张重慧 特约记者 汪振华 文/图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很多人不知道,针灸对于中风康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妙用和治病原理,昨日,在荆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大讲坛”上,该院特邀针灸科主任万裕萍为大家讲解了针灸的相关常识,并详细解读了针灸对于中风康复治疗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针灸的适应症以中风最为典型 针灸对于哪些顽疾,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对于这个问题,万裕萍主任的回答是,针灸治疗对大多数神经、肌肉、骨骼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包括中风、头痛头昏、失眠多梦、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手足麻木、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还能应对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耳聋、遗尿便秘、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风湿关节炎、伤筋等诸多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其致残率,则达到75%。 中医学临床研究显示,中风最常见的肢体不灵活,在利用针灸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针灸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康复方法之一,于疾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疾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针灸治疗时机越早治效果越好 古人云:“急则用针, 缓则用药”。《针灸大成》也:“凡中风跌到, 卒暴昏沉, 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可见古人主张脑卒中针灸早期治疗, 因传统中医学并无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之分, 所以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 由于针灸对患者是一种被动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进行,针灸能起到调节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双向作用。万裕萍表示,针灸康复治疗是安全的,但康复训练的效果最终还将受到患者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医嘱执行能力等因素影响。 目前,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成效已得到广泛证实,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得出答案: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状况,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组织的营养,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使部分“休克”神经细胞的恢复,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大多数临床文献也认为, 对于缺血性中风, 早期的针灸介入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 恢复血液供应, 减少因缺血而致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因此, 针刺介入越早越好。而对于出血性中风的针灸介入时机, 一般认为, 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时,针灸不宜立刻介入,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3到5天,针灸方可介入。 本期主讲专家: 万裕萍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科主任 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中医中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脑中风后遗症”医学鉴定专家,荆州市三八红旗手。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及风湿疼痛疾病的针灸康复,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并完成多篇研究课题。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二、五上午 温馨提示: 7月16日(下周三)上午9时,第五十九期“中医大讲坛”将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处准时开讲。届时,市中医医院骨3科刘道东医生将为大家带来题为《肩周炎的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欢迎您前来学习和交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王志学
回答: 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控制污染源、保持清洁、合理摆放绿植等方式实现。室内空气污染可能由装修材料释放有害气体、家具挥发性有机物、烹饪油烟、宠物皮屑、霉菌孢子等因素引起。 1、加强通风换气 每日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基础措施,建议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新装修房间应增加通风频率,高温天气可利用早晚时段换气。机械通风设备如新风系统能持续引入新鲜空气,尤其适用于密闭性强的现代建筑。通风时注意避免室外污染高峰时段,雾霾天气可配合空气净化器使用。 2、使用净化设备 空气净化器能有效过滤PM2.5、花粉等颗粒物,选择CADR值匹配房间面积的产品,定期更换滤网。活性炭吸附装置适用于去除甲醛等气态污染物,每3-6个月需更换吸附材料。紫外线杀菌灯可杀灭空气中微生物,但使用时人员需回避。部分净化器兼具除湿功能,能抑制霉菌滋生。 3、控制污染源 装修选用环保建材,查看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完工后至少通风3个月。新家具拆封后置于通风处散味,布艺制品使用前充分晾晒。厨房安装大功率抽油烟机,烹饪时提前开启并延时关闭。限制室内吸烟,宠物活动区域定期清洁。潮湿区域及时修复渗漏,防止霉菌繁殖。 4、保持环境清洁 每周用湿式除尘法清洁地面和家具表面,减少扬尘。床品、窗帘每2周清洗,地毯每月专业除螨。空调滤网每月清洗,中央空调管道每年专业消毒。垃圾日产日清,卫生间保持干燥。清洁剂选择无磷无香型产品,避免二次污染。打扫时佩戴口罩,过敏人群清洁后及时沐浴。 5、合理摆放绿植 虎尾兰、绿萝等植物能吸收部分甲醛,每10平方米放置1-2盆中型绿植。常春藤对苯系物吸附效果较好,适宜摆放在新家具附近。白掌可增加空气湿度,适合空调房摆放。避免卧室放置过多绿植,夜间呼吸作用可能影响睡眠。盆栽土壤需定期松土,防止霉变滋生蚊虫。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需长期坚持综合管理,重点关注儿童房和老人居室。新装修房屋入住前建议进行专业空气质量检测,甲醛超标需采取专业除醛措施。日常注意观察家人是否有眼刺激、咽喉不适等反应,过敏体质者可使用防螨寝具。冬季取暖期更需注意通风与加湿平衡,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为宜。出现持续头晕、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排查环境因素。 王志学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