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

感染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系株洲市肝病、结核病特色专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实习基地,承担了株洲市主要的传染病防治任务。现开设了肝病门诊、结核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病房等全套医疗系统,全面开展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感染内科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10名,护师10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 科室科研意识强,并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卫生厅重点科研基金各一项,主持湖南省卫生厅科技课题一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癌变机制与早期诊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临床研究”两项课题分别获得2009年度、2011年度株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不明原因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重症病例诊治研究”荣获2011年度株洲市第一届职工技术创新奖,“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与救治研究”荣获2012年度株洲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奖。并参与《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防治守则》等专著的编写。

科室擅长诊断和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结核病、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颅内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对不明原因的黄疸、长期发热、腹泻患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拥有肝病专科和结核专科病房。

一、肝病诊治项目:

(1)本科开展了甲、乙、丙、丁、戊等各型急、慢性肝炎的病原学检测,并能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进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关键性治疗是抗病毒治疗,我科采用抗病毒药物配合免疫疗法,不少病人通过抗病毒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急、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高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伴大量腹水、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我科拥有先进的腹腔内直接腹水回输技术和相应设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上取得明显效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数肝硬化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地预防了肝癌的发生,部分患者甚至得到了根治。

(4)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

(5)人工肝治疗技术(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的投入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对肝脏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治疗水平,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6)肝病相关辅助检查的分析、指导和评估。(如肝功能、血氨、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定量、肝炎病毒系列、HBVDNA、HCVRNA、HAVRAN、抗HEV、肝纤系列、肿瘤系列、肝胆B超、CT、MRI等)

二、各类型结核病:

尤以肺结核为主的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根据不同的个体使用合理的化疗方案,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用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痊愈目的。开展了对多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已治愈大量病人,疗效显著,为市内治疗结核病的专科医院。

龙云铸,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株洲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株洲市首届知名医师,现任感染内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湖南省肝病学会委员、湖南省感染病学会委员,市预防医学会理事,株洲市不明原因肺炎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诊治、手足口病诊治专家组组长。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于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各型结核病、发热性疾病等的诊治。开展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耐药结核病的诊治、肝硬化的循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与救治等新技术。

科室科研意识强,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卫生厅重点科研基金各一项,主持湖南省卫生厅科技课题一项;2009年荣获株洲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将,主持开展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癌变机制与早期诊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临床研究”两项课题分别获得2009年度、2011年度株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展的“不明原因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重症病例诊治研究”荣获2011年度株洲市第一届职工技术创新奖,“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与救治研究”荣获2012年度株洲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奖。并参与《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防治守则》等专著的编写。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女子肝脏巨大血管瘤,射频消融无血切肝解其烦恼

家住天元区的周女士,今年37岁,一次体检发现肝脏占位,B超、CT提示右肝有一个约8×10厘米大小血管瘤。这可吓坏了周女士,于是她来到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经过术前讨论后,决定为周女士行射频消融凝血电极器辅助右肝血管瘤切除术,手术历时2小时,术中出血仅300毫升,手术中未阻断肝门,减少了缺血对肝脏的损害。术后周女士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 据市肝胆胰中心主任、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唐才喜介绍,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肝血管瘤虽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长却是后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预防就是要尽量避免引起瘤体增长的因素,如正确对待各种事情,解除忧虑、紧张情绪,避免情志内伤,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不要喝酒,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如见腹内有积块,身体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 目前肝巨大血管瘤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切肝方式多种多样,但传统的肝脏切除手术如指捏法、钳夹法和刀柄分离等方法,因肝创面出血的问题常导致手术视野显露欠佳,手术中易导致肝内血管、胆管甚至下腔静脉撕裂伤,引起术中大出血,这给手术带来困难,且术后容易引起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怎样减少肝脏巨大血管瘤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了肝胆胰外科界一直探索的问题。 射频消融凝血电极器辅助切肝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先进的切肝技术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在切肝过程中明显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术中不需阻断肝门,从而把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肝切除过程更安全、快捷。其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能尽快恢复出院,从而减少总体医疗费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在省内率先引进该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有8例患者采取此类技术进行肝切除,均获得良好的疗效。 【肝胆胰外科 陈迅】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