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高压氧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首例单心房单心室心脏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获得成功

由于先天性单心房单心室,这个全身青紫的小男孩,从出生起,便与医为伴,在他顽强意志力的支撑和父母一如既往的守护下跌撞前行了13年。而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格外吝啬,今年8月,患儿因“右上肢间断抽搐7年,加重1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并被诊断为“继发性癫痫”,经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拟于8月27日上午行“开颅病灶切除术”。 单心房合并单心室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极为罕见的一种严重畸形,患者大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死亡。该类患者实施颅脑手术,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临床经验的不足,给麻醉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麻醉科对该患者进行了仔细的术前讨论,查阅了疾病相关资料,做了周密详尽的麻醉前准备。 手术由黄芙蓉副主任医师主麻、周爱国主任医师亲临指导,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儿心功能很差,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的打击,小心翼翼的麻醉诱导,心率血压仍然下降很大,忙而不乱的多种强心药物的调控持续泵注,仔细维护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依据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测补液,根据血气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并及时处理突发心律失常和血压降低。在历时4小时40分的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考虑到病情的特殊性,术后患者转至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观察治疗。手术当晚7点患儿清醒,11点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二日10点强心药物成功撤除。随访患者无术中知晓,生命体征平稳。 在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与麻醉科认真的术前评估,恰当的麻醉处理以及多学科的配合密不可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麻醉科用行动担当起了这八个字的重量! 麻醉科代晶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安装起搏器后心脏骤停原因
高云
回答: 安装起搏器后心脏骤停可能与起搏器功能障碍、基础心脏病恶化、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起搏器植入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若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起搏器功能障碍是术后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会导致信号传导异常,电池耗竭可能引发起搏失效,程序设置不当可能无法有效纠正心律失常。患者可能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血压骤降,需通过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检查确诊。医生可能调整起搏参数或更换电极导线,常用辅助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基础心脏病进展可增加心脏骤停风险。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新发心肌梗死,心肌病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加重,这些情况会降低起搏器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患者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进行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功能。 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钾异常会影响心肌电活动。低钾血症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电解质失衡。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需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确诊。纠正措施包括静脉补充氯化钾或葡萄糖酸钙,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某些药物可能干扰起搏器功能或加重心律失常。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片可能延长QT间期,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胶囊可能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浓度监测和心电图评估风险。处理措施包括停用可疑药物,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稳定心肌细胞膜。 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或持续性室速可能突破起搏器保护机制。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因素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抽搐,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需避开起搏器植入部位,后续可能需调整抗心律失常方案,如加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或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安装起搏器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胸廓撞击,保持植入部位清洁干燥。每日监测脉搏规律性,记录心悸、头晕等异常症状。限制高脂高盐饮食,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橙子等水果。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接触强电磁场环境,医疗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起搏器植入情况。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及时就诊,每3-6个月进行起搏器程控检测。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