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是我院成立最早的专科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也是湘西地区脑血管病防治中心。神经内科拥有卒中单元、专科病房、康复病房、神经介入室和医学(神经)心理室,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拥有神经病学专业硕士3人,应用心理学硕士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
  神经内科卒中单元:联合急诊建立卒中绿色通道,综合运用医疗资源,多学科参与并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宣教等支持,完成对卒中患者的早期溶栓或者介入治疗。
  神经内科专科病房∶编制病床数50张。内设重症监护室(ICU),病床2张,均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进口多导监护系统,拥有德国西门子900C型呼吸机、美国PB760型呼吸机。开展了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脑活检、神经阻滞技术等诊疗技术。
  神经内科康复病房:在神经内科康复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康复科,设立了康复病房,并且派出周新灿同志担任康复科负责人。利用针灸,理疗,推拿疗法等综合手段帮助患者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室:拥有大型c臂机,可以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介入溶栓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动脉瘤填塞术等介入手术。
  
神经内科医学(神经)心理室:成立了我市综合医院第一个医学心理室,开通了神经疾病及心理咨询热线(2383806)。承担心理学的个体或团体咨询和评估及教学任务,拥有成人韦氏智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90项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近70套各类评定量表,美国PI公司16导24小时动态脑电图、日本NIHON KOHDEN肌电图、TCD经颅多普勒、中频治疗仪、慢性小脑刺激仪等仪器设备。
  神经内科神经节阻滞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头昏,多汗症,顽固性哮喘,颈性眩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几十种疾病。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的颈源性神经痛。
  神经内科三叉神经损毁术:在CT引导下,为顽固三叉神经疼痛的患者损毁三叉神经,从而减轻或者缓解神经疼痛。
  神经内科早期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卒中病房和卒中绿色通道,为在发病4.5小时内适宜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创造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尽量减轻梗死的功能缺损。
  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该技术能检测出CT、MRI未能检出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闭塞的部位等,为介入治疗或者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神经内科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为颈动脉狭窄达到治疗标准的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改善脑缺血,避免反复中风的发生,同时降低接受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神经内科动脉瘤填塞术:为适合介入手术的动脉瘤患者提供动脉瘤填塞治疗,避免外科开颅手术的创伤。
  神经内科神经心理综合治疗∶为痴呆及其他神经心理缺损的患者提供早期的筛查治疗和管理,为癫痫患者提供动态脑电图追踪复查,综合干预各种原因产生的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和神经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的饮食指导有哪些
赵蕾
回答: 高血糖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餐次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高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糖患者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每日蛋白质可来源于鱼类、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食材,脂肪以橄榄油、坚果为主,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全谷物。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点、油炸食品。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波动。 2、控制碳水化合物 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应控制在130-200克,每餐主食约50-75克。建议用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白米白面,采用食物称重法精确计量。需特别注意隐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勾芡汤汁、含糖调味酱等。分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比集中进食更利于血糖平稳。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需超过三分之一。西蓝花、魔芋、苹果等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能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食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同时配合足量饮水。 4、低升糖指数食物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作为主食来源,如藜麦、黑豆、扁豆等豆类,搭配适量乳制品和坚果。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生成负荷较低。需注意同种食物不同加工方式会影响升糖指数,如燕麦片的升糖指数低于即食燕麦粉。 5、合理分配餐次 采用三餐两点制或少量多餐模式,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早餐应占全天能量的30%,包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午晚餐各占35%,加餐以坚果、无糖酸奶为主。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波动。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血糖代谢节律。 高血糖患者除饮食控制外,需配合每日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日志以便调整方案。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避免煎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铬等微量元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出现持续高血糖或波动过大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