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对病情进行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等级评审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重症医学及其临床基地ICU在国际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也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成立于1992年7月,是成都地区最早成立的三个独立的综合性ICU之一,也是成都市市级医院第一个成立的ICU。近二十年来,ICU由建科初期的6张床,14名医护人员,发展到目前的14张病床,46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为33.8岁,党员6人,团员8人。其中医生11名,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护士35名,有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26人。ICU具有温馨、舒适的环境及现代化医疗设备,拥有一支专业性强、医术精湛、技术娴熟、服务优秀的医护队伍。有健全的科室组织管理体系,有科学规范的科室管理制度和流程。拥有全功能监护仪25台,多功能呼吸机15台,微量泵/输液泵32台,全功能电动翻身床14张,恢复床位16张,并拥有除颤仪、心电图机、升降温机、防褥疮床垫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这支年富力强的队伍,承担着全院和院外转入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工作。科室能够开展: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等专业技术。每年收治来自院内内、外、妇、产、儿、急诊、五官等各科及院外的危急重病患者一千余人,主要包括重症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发性创伤、中毒;肺心病、重症哮喘、呼吸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重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围手术期重危病人等。在重症病人中常规开展使用口服、鼻饲、灌肠、穴位注射、雾化、静脉滴注等中医药疗法。ICU在抢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发性创伤、重症感染、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重危病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科室特色]

我科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展新技术实力,先后承担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市科研成果奖,积极开展新技术并荣获多项新技术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菌毒血症、心肺复苏、重症感染、休克、中风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及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发表医学专业论文数十篇。

我科曾荣获成都市卫生局系统“优质服务青年文明示范科室(病区)”称号,1995年获“四川省青年文明号”称号。1997年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04年、2005年分别荣获医院最佳抢救一、三等奖。2008年-2009年分别荣获医院最佳抢救一、二等奖。荣获医院2010年度“先进集体”。获2010年度医院“医疗安全奖”。2011年被医院授予“党员示范科室”荣誉称号。

ICU医护人员不仅在院内为病员提供优质服务,而且他们还走出病房,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希望工程1+1活动、“成都青年文明号一助一结对送温暖活动”,科室集体资助了1名宜宾失学儿童,1名医生参加了由团省委、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四川青年卫生志愿者支医扶贫接力计划工作,赴甘孜州雅江县支医扶贫,以自身的工作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ICU还积极参加了成都市“送温暖”募捐工作、市政府“府南河工程献爱心”活动及“汶川地震”捐助等活动,将爱心和优质服务奉献给社会,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好评。

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进取的集体正在努力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四川及成都地区重症医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了我们灿烂的明天,我们将继续努力奋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精神,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在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推荐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首批208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17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临床培养基地)、309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基层培养基地),四川省获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3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16个。我院同时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也是成都市级医疗机构中唯一的同类基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是承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培训机构。我院作为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规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条件,确保培训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评价,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作出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排卵期同房后小腹发胀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排卵期同房后小腹发胀可能与生理性排卵反应、盆腔充血、泌尿系统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休息、抗感染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 生理性排卵反应 排卵过程中卵泡破裂释放卵子可能刺激腹膜,导致短暂性小腹坠胀感。部分女性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可能引发子宫收缩性疼痛。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透明拉丝状白带增多,体温轻微升高,症状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帮助缓解不适。 2. 盆腔充血 同房时盆腔器官血流加速可能加重排卵期原有的充血状态。表现为下腹双侧对称性胀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这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血管扩张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半卧位休息可减轻症状,避免频繁按压腹部。 3. 泌尿系统感染 同房后细菌逆行感染可能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出现下腹坠胀伴尿频尿急。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多饮水,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 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在卵巢或直肠子宫陷凹处种植时,排卵期激素波动可能加重病灶充血。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深部性交痛,可能伴随排便疼痛。确诊需依靠腹腔镜检查,药物治疗可选择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散结镇痛胶囊等。建议记录疼痛周期与月经关系供医生参考。 5. 盆腔炎性疾病 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可能引发输卵管炎,表现为同房后持续下腹痛伴异常阴道分泌物。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需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慢性期可配合康妇炎胶囊改善盆腔微循环。治疗期间应禁止同房,性伴侣需同步检查。 日常应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记录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增加南瓜、山药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若胀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检查与分泌物检测。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排卵期不适发生概率。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