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原传染科)创建于1961年。该科现有以医学博士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分别在肝脏病学、感染病学、传染病学、抗生素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分设肝病专科、感染专科、结核专科、肠道专科、传染专科、乙肝患者生育健康保健专科等亚专业;目前已常规开展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血浆置换、持续血液净化、部分脾动脉栓塞微创介入、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术等国内外先进的诊断、治疗新技术;拥有德阳地区唯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立有德阳市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紧跟国内外新形势下感染性疾病专业的发展需要,已形成了以6个临床亚专业为基础,5门新技术为支柱,1个实验室和1个研究所为导向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发展新模式。感染性疾病科专家经常应邀参加国际、亚太地区、全国及省内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其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级医院处于一流水平,是德阳地区肝脏疾病、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会诊、研究和教学中心。
  感染性疾病科现有专科医师10名,其中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1人,副主任医师6人;设有住院床位90张:其中肝脏疾病设床位30张,感染性疾病(发热原因确诊)设床位30张,结核性疾病设床位20张,感染性腹泻等疾病设床位10张。开展了各型肝病的病因诊断、发热原因确诊、血浆置换治疗、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B超介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术等多项新技术;设有肝病、感染病、传染病、发热原因确诊、腹泻、结核、乙肝患者生育健康保健(包括儿童乙肝的诊治)等特色专科门诊,常年由多位知名专家轮流应诊。乙肝患者生育健康保健(包括儿童乙肝的诊治)专科由医学博士专人应诊。
  感染性疾病科设有德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要求规范建设,拥有瑞士罗氏公司的荧光定量PCR分析仪(LightCycler)、德国Eppendorf公司的冷冻高速离心机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临床开展肝炎病毒类、优生优育类、性病类、结核及其它特殊感染类、肿瘤类、遗传性疾病类等方面的基因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标本采集方式、报告时间、地点及咨询等有关事宜详见德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设有血液净化室:血液净化室拥有世界先进的德国生产的持续血液净化系统,拥有世界一流的德国贝朗Diapact CRRT机。临床常规开展血浆置换、持续血液净化等治疗新技术,用于多种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挽救了许多重危病人的生命(血浆置换治疗的适应症、持续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及有关事宜详见感染性疾病科血液净化室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开展部分脾动脉栓塞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我科现在采用先进的部分脾动脉栓塞微创介入治疗,损伤小、痛苦少、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降低了手术损伤风险。
  感染性疾病科开展B超介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新技术,对明确原因不明肝病的病因、了解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抗病毒疗效的评价等多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科设有德阳市肝病研究所,由肝病学医学博士担任研究所所长,重点研究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昏迷、重症肝炎、儿童慢性乙肝的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并有效的防止了慢性乙、丙肝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在乙肝患者生育健康保健(包括儿童乙肝)方面也采取了先进的预防、治疗措施,有效的阻断了乙肝患者通过生育途径给下一代传播乙型肝炎以及儿童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胸心外科成功运用胸腔镜行纵隔脓肿切开探查引流术

近日,胸心外科成功运用胸腔镜为一名纵隔脓肿患者行切开探查引流术。该患者因不明原因的高热入住院外医院, CT检查提示纵隔脓肿,经积极治疗患者高热不退,病情危重,转入我院。经胸心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消化内科多科会诊,并急诊行床旁胃镜,提示食管上段穿孔并破入上后纵隔,需行纵隔脓肿切开探查引流术。在孙小康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胸心外科决定使用胸腔镜这一微创治疗手段实施手术。当日下午,手术顺利进行,经过术后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目前患者痊愈出院。 纵隔脓肿是一种发展迅速的腐败坏死性感染疾病,病死率高达40%-50%,尤其纵隔中上段脓肿,更是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原收治的该病患者多转往上级医院治疗。近年来,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引进,各种危重、疑难、大型手术例次逐步增多,特别是胸腔镜技术的推广,为更多的胸科病员带来了福音。据悉,该病例已是胸心外科本年度完成的第2例纵隔脓肿手术,但运用胸腔镜施行该手术尚属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肌梗塞抢救黄金时间
高云
回答: 心肌梗塞抢救黄金时间一般为发病后120分钟以内。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及时再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心肌梗塞发生后,心肌细胞在缺血状态下会快速坏死,时间越长坏死范围越大。30分钟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心肌存活率可达90%,60分钟内降至70%,120分钟后仅剩50%左右。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急诊介入手术两种方式。静脉溶栓需要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使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急诊介入手术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流,最佳时间窗为发病12小时内,但越早实施效果越好。超过12小时的心肌梗塞患者仍可从延迟介入中获益,但心肌挽救效果明显下降。 出现持续胸痛、胸闷、气促等心肌梗塞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期间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但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进行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等预处理。确诊为心肌梗塞后,医院会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处理。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术前准备,避免因犹豫耽误救治时机。术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按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学习识别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区别,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家属应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突发心脏骤停时使用。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