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形美容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整形美容科是重庆市(省)市级重点学科,由原烧伤整形外科发展而来的。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院建院开始,老一辈全国著名烧伤整形外科专家黄崇本教授亲自组建了烧伤整形外科学组,经历多年的经验积累,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烧伤整形外科,当时除主要开展烧伤救治及烧伤后瘢痕畸形的医治工作外,也对一些先天性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尤其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全国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对各种瘢痕的防治已有较完整的治疗方案,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受邀与其它单位合著专著《现代瘢痕治疗学》一书于199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整形美容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我科在重庆市率先开展各种医学美容手术。起步高,首先开展的美容整形手术是全耳再造、全鼻再造、男女生殖器再造、巨乳畸形缩小矫正术等,均获成功。继而开展重睑、眼袋去除、隆鼻、隆乳、多层次面部除皱、厚唇矫正、“国字脸”矫正(下颌角肥大症)、脂肪抽吸术、微晶仪去瘢痕、采用人工骨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充填、激光美容治疗等几十种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特别是针对一些美容求术者在外院手术失败后的修复治疗,利用我科人才优势,集思广益,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矫正,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解决了不少难题和医患纠纷,为规范本市美容整形外科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美容求术者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也为推动本市医学美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整形美容科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本科拥有正副教授8名(均获硕士、博士学位),具有齐全的、先进的整形美容设备,现已成为一支实力强大的整形美容外科专业队伍。20多年来共成功完成各类整形美容手术数万台次,深受广大美容爱好者的好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重庆市医学会设立医学美容与美学专委会以来,我科医师一直担任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职务,承担了全重庆市整形美容医疗机构的评审及指导工作。2002年经重庆市卫生局审查后批准成立为重庆市唯一的“整形美容中心”,本科为重庆市为数不多的“整形美容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并培养了数十名整形美容专业硕士、博士,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10余本,发明专利3项,荣获部级及省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广泛赞誉。
  整形美容科在重庆市医学美容外科界优势:
  1.2002年重庆市卫生局授予我科为唯一的“重庆市整形美容中心”;
  2.2003年重庆市高教委授予我科为“整形美容专业及烧伤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
  3.学术任职:我科医师沈为民、贺光照一直担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美容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市烧伤整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贺光照、杨天荣现任西南五省一市整形烧伤专委会常务委员和委员;沈为民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专委会青年委员;张恒术现任重庆市医学会烧伤整形专委会委员、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贺光照担任重庆医学、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烧伤杂志编委等;
  4.人员结构(人才优势):本专业8名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占据了重庆市美容外科学界1/4高级职称专家级技术人员,每位医师不仅能独立完成本专业临床工作,还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大批年轻技术人员, 同时每位医师有不同的专攻方向,在本专业的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见解,在本市范围内乃至国内也有一定声誉;
  5.教学经验: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专业,本学科承担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及留学生的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已独立完成三届医学美容专业专科生的教学工作,在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科教学经验,目前承担本校医学本科生的《整形外科学基础》和《美容外科学进展》的选修课教学工作;
  6.科研工作:近3年来,本科已获4项市卫生局课题支助、1项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基金支助,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本学科在近5年来在各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其中一些论文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全国学术会议和地方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发言。参加编写专业书籍5本,专业教材2本。
  7.科研成果:多年来,本学科点曾获得下列科研成果奖: ①三用切皮机的研制(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②秋水仙硷离子导入法治疗增殖性瘢痕(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重庆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④医用多孔针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重庆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⑤同位素敷贴防治瘢痕增生的研究(四川省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重医一院产科成功实施胎儿镜下白化病检查

2014年7月4日中午,重医一院产科胎儿医学团队为一位孕24周的孕妇成功实施了胎儿镜下白化病检查,该手术是产科继胎儿镜下胎盘吻合血管电凝术后在胎儿宫内诊断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孕妇王某来自彭水,9年前曾生育一女,女儿出生后头发金黄,随着年龄增大,全身毛发逐步变成了白色,来渝就诊后被诊断为白化病。今年初,王某怀上二胎的消息让全家人兴奋不已,但同时也充满担忧,担心生下来的宝宝又是白化病。在得知重庆市产前诊断中心有相关检查技术后,王某来到重医一院,产科黄帅医师对她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建议实施胎儿镜下白化病检查。据了解,胎儿镜检查是在超声定位后用很细的光学纤维内镜经母体腹壁穿刺,经子宫壁进入羊膜腔,观察胎儿外貌,是产前诊断最直接有效的技术。 7月4日,重医一院产科副主任漆洪波、李俊男主治医师和黄帅医师共同为王某进行胎儿镜下白化病检查,手术难度较大(胎盘位于前壁,且胎儿为臀先露仰卧位),在准确超声定位避开胎盘后,躲过肢体以及胎盘终于顺利查看到胎儿头部毛发,胎儿镜下显示胎儿的头发是黑色。术后检查后胎儿一切正常,两天后王某顺利出院。 据悉,借助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医一院产科购置了胎儿医学治疗设备,并进行胎儿医学人才培养。目前,产科已成功开展了产时胎儿外科手术、胎儿镜下胎盘吻合血管电凝术、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例)等,此次手术是重医一院产科首次用胎儿镜检查白化病,体现了该科在西南地区胎儿宫内诊断技术以及胎儿宫内治疗水平的领先地位。胎儿镜除用于胎盘吻合血管电凝术、白化病检查等外,还可进行皮肤活检、外生殖器畸形检查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