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二院

肝胆外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肝胆外科系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的支柱科室之一。创建于1960年,在我国着名肝胆外科专家李世英、高根五等老一辈专家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科室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1998年、200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目前本学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心,拥有固定床位84张,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次,年开展手术2000余台。并成为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川、渝、黔”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诊疗技术先进,拥有优秀的三级医疗人员及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现有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导师2名、博士后指导教授1人、硕士导师6名。1人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重庆市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32人,硕士130余人,留学生3人。科室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优势重点临床专科,硕、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及留学生临床教学基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2014年6月14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全世界每天约有800名妇女死于妊娠或分娩相关并发症,及时获得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对所有国家而言都是预防孕产妇死亡的全面措施的必要组成部分。6月12日,我院输血科和产科在外科楼一楼开展了“6·14世界献血者日”宣传与咨询活动,向市民宣传献血与输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特别是孕产妇输血知识,并解答相关问题,旨在提高市民对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认识,感谢和鼓励更多的人成为无偿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输血科张娟副主任、产科董晓静副主任、产科陈志美副护士长带领输血科及产科医务人员对前来咨询的患者、孕妇及家属等进行耐心解答,并向公众发放2014年“6·14世界献血者日”专刊、关于献血及用血基础知识与政策等宣传册。本次活动输血科设计制作了宣传展板,内容包括介绍世界献血者日、第十一个世界献血日主题、人体血液与血型基础知识、血液保护技术及自身输血等。 此次活动中,前来观看展板、咨询与领取宣传册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人在咨询后主动提出想要无偿献血,在工作人员解释献血的流程后,前往移动献血车献血。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圆满结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