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近20年来,已发展成为渝东南片区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集急救、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承担着渝东南片区神经内科领域的医疗急救和疑难重症的诊治抢救工作。分神经内科门诊(包括心理门诊)和病房两部分,附属有高压氧室、神经电生理室及神经康复。 神经内科门诊和心理咨询(神经心理)门诊设在门诊大楼二楼,病房位于内科大楼二楼。实际开放床位4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1100余人次,门诊病人20000余人次。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护师(士)13人(其中有重庆卫生技术高评委委员1人、涪陵区卫生系统科技拔尖人才1人、在职研究生3人),主治医师以上专业人员均在重庆、成都等地的国内知名医院深造学习过。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30余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先进的医疗设备
  高压氧及氧吧 高压氧主为吸入纯净氧以达到治疗目的,适应于中风及后遗症、脑供血不足、偏头疼、神经衰弱、耳聋、耳鸣、药物及有害气体中毒、颅脑外伤、头颅手术后、脑功能障碍、骨折及愈合不良等。氧吧可增强体质,使气血舒畅,提高免疫力,恢复脑力、体力疲劳。适用于学生或工作紧张人士的脑力疲劳恢复。具体情况如下: 高压氧的康复和保健作用 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有效的机体锻练,身体处于一种医学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尽管没有明确的检查提示异常,但人们感到躯体易疲劳、精力体力差;注意力易涣散;睡眠质量差(多梦、失眠、易惊醒);记忆力下降;早衰;男性或女性疾病等。由于对以上症状均有良好治疗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高压氧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大都市白领人士的一种时尚。高压氧能大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早在几十年前国外研究者就发现高压氧能明显改善记忆。国内调查显示,考前一个月内吸过高压氧的高考考生成绩均有程度不同的提高,有些考生的成绩提高甚至超过预想的上百分。因此,近年来许多大中城市的高考考生吸高压氧的人数成几何数地增加。 氧吧 吸入纯氧可以入气血舒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缓减疲劳,恢复脑力、体力。学生考前吸氧,直接提高反应力,增强记忆力。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初、高中毕业学生备考期间到氧吧“吸氧”,缓减疲劳,恢复脑力已蔚然成风。特别提示:高考学生吸氧价格优惠10%。 肌电图、诱发电位(主要用于CT等无法查出的隐性病灶的检查) 肌电图:对于鉴别病灶是位于脊髓还是神经根、是位于周围神经还是肌肉、是位于神经末梢还是神经肌肉接头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可用于确定肢体震颤的性质等。 诱发电位:用于判断听力、视力障碍的部位原因,检查大脑脊髓等不易被CT等检查发现的部位,也可用于判断痴呆、智能水平的程度等。
  AutoMove神经网络重建仪 通过认识重新学习法使中风后仍然健全的神经细胞再生长并重新建立及发展新的神经网络。主要用于中风偏瘫病人重建大脑神经网络,使其瘫痪肢体(手、足)逐渐恢复功能。
  业务开展范围
  常规诊疗范围 开展了头痛、昏迷的病因追查,颅内感染的诊治,脑血管疾病癫痫的诊治及病因追查,以及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的诊治。具体诊治症状为中风(吐词不清、偏身无力、失语等),脑炎,脑膜炎,震颤麻癖(肢体抖动等),脑动脉硬化(记忆力下降等),脑供血不足及各种类型的头痛、头胀、头晕,视物旋转,行走不稳,癫痫(肢体抽动等),痴呆,反映迟钝,表情淡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四肢麻木、无力、疼痛,颈痛、肩痛、腰腿痛,面瘫,智能障碍,大小便障碍,肌肉萎缩,精神异常等上百种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同时还开展了血浆置换,动脉、静脉溶栓治疗,血栓的动态监测,肌肉活检,脑脊液置换,脑脊液按摩术,肉毒素在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肌张力增高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咨询、全脑血管造影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置入术。心理咨询主针对各种原因的失眠、情感低落、焦虑、心慌、多汗、多虑、多疑、工作效率低等。
  特色诊疗项目 神经内科现已开展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一种微创技术,在重庆市处于领先的水平,它具有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能解决以前药物无法解决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该技术使用于:脑梗塞、反复眩晕、反复偏身无力、顽固性头痛、癫痫、多发性大动脉炎、颅内血管盗血综合症等。目前,神经内科已经成功完成多例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从治疗效果来看,手术解除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病人及家属对该项技术十分欢迎。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躺下就想尿没法睡觉什么原因
颜克强
回答: 一躺下就想尿且影响睡眠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膀胱敏感性增高、夜间多尿症、心理因素、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 1、膀胱敏感性增高 膀胱黏膜神经末梢过度敏感时,平躺后膀胱轻微充盈即可产生尿意。可能与长期憋尿、饮用咖啡因饮料等习惯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但尿量少。建议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饮品,尝试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若持续存在需排查间质性膀胱炎,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或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2、夜间多尿症 抗利尿激素昼夜分泌紊乱导致夜间尿液生成过多,常见于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患者。典型表现为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1/3,每次排尿量正常。需监测24小时尿量,控制晚间液体摄入,原发性患者可考虑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继发者需针对原发病管理。 3、心理因素 焦虑或强迫倾向可能放大膀胱充盈感,形成"躺下-尿意"的条件反射。多伴有入睡困难、反复确认排尿等行为,但实际膀胱容量正常。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但须警惕药物依赖。 4、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男性前列腺增生或女性膀胱膨出等解剖学改变,可能改变卧位时的尿液引流路径。常合并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症状,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确诊。轻度增生可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重度结构异常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治疗。 5、神经系统病变 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影响膀胱神经调控时,可能出现卧位尿失禁或急迫感。多伴有肢体震颤、步态异常等神经症状,需通过MRI和尿动力学评估。治疗需联合神经科用药如多巴丝肼片,配合膀胱训练计划改善症状。 建议记录72小时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和伴随症状。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避免酒精和利尿类食物。尝试左侧卧位减少膀胱压迫,使用隔音耳塞阻断如厕心理暗示。若每周夜尿超过3次或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长期症状未改善者可考虑膀胱镜检查或尿流动力学评估,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颜克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