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关爱乳房 关爱健康-普外科全院护理大查房

时间:2014-07-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较以前有所下降,其原因为:一是大家提高了对乳腺癌的认识,对早期乳腺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二是医护人员提高了对乳腺癌的治疗水平,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6月25日,普外科组织了一次以“关爱乳房,关爱健康”为主题的护理查房,来自护理部以及各个科室的护理同仁共50人参加。这次查房改变了以往的形式,将PBL教学应用于整个查房中,首先,以网络红人复旦大学抗癌教师于娟的“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并用《生命日记》里“为什么是我得了癌症”,向大家介绍了乳腺癌的病因以及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乳腺癌。随后,大家围绕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实际案例展开了讨论:护士如何在该患者的围手术期怎样进行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主管护士夏雪运用护理程序,将患者围手术期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的方式进行了讲解,体现了年轻护士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李秋娅为大家讲解了该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的重点;周婷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为该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处处体现了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倪虹、杨雅婷则用自拍自导的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是怎样为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的,视频播放的乳腺癌术后“功能训练操”,不仅让该患者学会了术后恢复的训练方法,还启发了我们创新护理服务的理念。

  最后,护理部刘继终主任和外科总护士长邱淑萍老师对本次查房给予了高度评价,刘主任希望普外科能将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拟定为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机械通气肾脏并发症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机械通气可能引发的肾脏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肾前性氮质血症、肾小管坏死、电解质紊乱和肾灌注不足。这些并发症通常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相关。 1、急性肾损伤 机械通气时胸腔内压升高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引发肾血流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优化通气参数,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但需严格监测电解质。 2、肾前性氮质血症 正压通气可降低心脏前负荷,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肾血管收缩。临床表现为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处理重点为容量管理,可选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扩容,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3、肾小管坏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介质释放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典型症状包括等渗尿、尿钠排泄分数增高。治疗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药物方面可选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 机械通气相关的呼吸性碱中毒可继发低钾血症、低磷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需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必要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电解质制剂。 5、肾灌注不足 高呼气末正压可能减少肾静脉回流,同时镇静药物可能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表现为进行性氮质血症,需调整通气策略,慎用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动态监测每小时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有助早期发现。 机械通气患者应每日评估液体平衡状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营养支持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肾内科会诊。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适当的平均动脉压。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