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

感染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科是我省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心。先后承担我省03年SARS,06年麻疹,08年霍乱及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病人救治工作,均出色完成救治任务。为保障我省健康岛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先后受到卫生部,海南省政府,海南省卫生厅表彰。2010年10月通过评审,被授予海南省医学优势/特色建设专科。全科共有医护人员43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8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8人;国优专家1人,博士1人,硕士6人。

感染科新住院大楼环境优雅整洁,有4层共100张床位(现开放使用70张)。设有消化道,呼吸道病房及危重症传染病监护室。感染科2010年门诊量达3.81万人次,住院病人1135人次,占全省传染病住院病人近50%,同时承担我省绝大多数感染性疑难疾病的救治和会诊工作。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该科从德国引进国际先进的MARS人工肝机,开展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血液灌流等多种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项目。其中MARS人工肝技术填补省内空白,达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至今已成功救治百余名重型肝炎患者。使重型肝炎病人病死率由80%~90%降低至30%,治愈好转率由20%上升至70%。极大改善我省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率。

感染科在危重症传染病救治成功率亦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在流行性出血热并MODS,重型破伤风,败血症并感染性休克,艾滋病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症传染病的救治成功率达70%以上。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治疗及细菌耐药机理研究和抗生素应用、耐药结核治疗,结核并肺大喀血治疗和艾滋病诊疗,发热性疾病病因诊断,黄疸病因诊断等领域均处于省内领先。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还肩负着指导全省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承担海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班学生、护理系本科和专科班学生及海南省卫校护理本科、专科班学生授课、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还承担海南医学院国际学院外国留学生传染病英语教学和见习带教任务。

该科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肝病专业)和热带病研究室。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海南省卫生厅课题5项,多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的Ⅱ、Ⅲ、Ⅳ期肝病药物临床试验,上述课题已完成4项。先后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6项,省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4项。发表论文140余篇,撰写专著8部,其中《临床疾病诊治思维与实践》、《疑难病例诊治释析与进展》由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近3年来合作完成国家级行业专项课题1项,承担省厅级课题4项目;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项,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4项。作为联合申报单位申报 “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研究》。该课题已获批复。常规开展肝炎病毒基因检测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还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和细菌耐药机理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肝胆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腹膜后肿块

5月4日,医院院长李灼日博士同胆胰外科邢贻雷主任医师、欧阳碧山主任医师为一个诊断为腹膜后肿块的患者实施了后腹膜巨大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2个,大小分别为33*20*15厘米和15*15*15厘米包膜完整肿块,手术出血约400毫升,历时2小时45分钟,患者正在恢复当中。 患者王某,48岁女性,“右上腹隐痛2月余”4月11日入院,术前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占满整个右侧腹腔,前壁位于腹壁下,后壁位于腰背后竖直肌前方,上界位于肝下缘,下界深入盆腔。整个右侧腹腔器官解剖均发生变异,如右肾、右输尿管、肠管和胰头等器官、组织均被肿块推挤到左侧。术前肾上腺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监测血压、电解质亦正常。经麻醉科、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会诊,全科讨论后决定给予患者剖腹探查。 李灼日院长介绍,该患者手术难度在于肿块巨大,肿块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异,肿块邻近并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另外,术前无法评估肿块是否恶变及有无侵犯周围器官,术中是否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腹膜后实性肿块恶变的可能性大,据文献报道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腹膜后良性肿瘤中以脂肪瘤、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腹膜后肿块位置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可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出现腰背部、腹部等疼痛或压迫周围脏器引起恶心、呕吐或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被首先发现,肿块多偏一侧。恶性程度高的患者还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还出现血压、血电解质、尿电解质或体形异常变化。术前一般确诊来源为此部位,如无禁忌症,均建议积极剖腹探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