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

我院完成海南省第二例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

时间:2013-03-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让生命延续

  “我代表我的儿子谢谢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帮助与协助,完成他生前的心愿,让他死后还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病人,给于别人希望,让他和他的精神在别的有需要的人身体里继续存活下去。”

  ——肖亮父亲发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短信

  2月25日下午,一颗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为了完成患者生前及家属的意愿,我院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手术室等部门医务人员在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顺利完成了我省第二例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海南首例海南籍居民器官捐献),人体器官移植术,肝脏和肾脏分别移植给1名肝功能衰竭患者及2名尿毒症晚期患者,双眼角膜也将于近日移植。让捐献者肖亮(化名)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患者突发疾病离世

  生前意愿捐献器官

  2013年2月22日上午7点,肖亮因突发头痛、呕吐被送往琼中县人民医院治疗。经头颅CT检查诊断:肖亮的小脑蚓部出血并破入脑室。入院1小时后,肖亮突发 病情变化,不省人事,并出现呼吸停止,经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22日下午5点,肖亮被送进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后转入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诊断结果是:小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并破入脑室;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虽经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但肖亮的病情仍然持续恶化,需要依靠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生命体征,医院专家评估后认为抢救无望。

  让医院意外且欣慰的是,在得知孩子抢救无望后,肖亮的父亲主动提出要联系海南省红十字会,希望能在孩子去世后捐献出他身上依然良好的器官。这时,我们了解到,4年前,肖亮在广州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但孩子小时候,家长并没有发现,后来发展严重了,便到广州、北京、台湾乃至泰国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求医,但这病的治愈率非常低,每次治疗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肖亮也有过脑血管畸形破裂病史。“他这个病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爆发;5年前在广州,本来准备做手术,但医生说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后来还是选择生命维持;对于孩子的病情,我们也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他本人自己也知道。”肖亮的父亲说道。

  据肖亮的父亲讲述,孩子患病前正在读高中,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理解父母。在带着他四处求医过程中,肖亮慢慢接受了自己的病情,并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的信息,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就可以带给第二个人新的生命。“当时,他就有了这个心愿;因为捐献器官在国外是很常见的了,我和肖亮都接受了这种文明的观念和意识,所以这样做也算是替孩子完成心愿。”

  器官移植手术成功 3名患者获重生

  接到肖亮父亲的电话后,在省红十字会的协调下,家属办理人体器官捐献法律手续。我院立即启动相应的工作流程,做好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准备工作。

  2013年2月25日下午4点40分,肖亮离开人世,无偿捐献出了2个肾脏、1个肝脏和双眼角膜。当晚,在我院第17和20号手术间,肝胆胰外科和泌尿外科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分别将肖亮肝脏和肾脏移植给了一名肝功能衰竭男性患者及2名尿毒症晚期男性患者。从25日下午4点40分开始,直到26日凌晨1点,我院5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奋战,终于完成了器官捐献移植手术。目前3名接受器官移植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获得了新生。而双眼角膜也将于近期在我院完成移植。

  器官捐献 生命独特的演绎

  2012年12月21日,我院完成了海南省首例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短短两个月之后,我院紧接着完成我省第二例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让逝去的生命以特殊的方式延续,让徘徊在绝望边缘的生命得以重生。

  在2月26日海南省第二例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新闻发布会上,我院副院长赵建农向媒体介绍,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手术的成功,给很多正在等待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我省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有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南省农垦医院两家,其中肝、肾及角膜移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眼下器官移植工作面临的最大瓶颈还是器官来源。”

  器官捐献移植手术非常关键,捐者和受者的手术都是同时进行。在患者家属表达捐献意愿后,医护人员和协调员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立即对等待移植的受者进行抽血化验,做配型,从配型吻合度最高的受者中,选出了3人接受器官移植。本次器官捐献移植成功最关键的是成熟的技术保障和完善的协调流程,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方面也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前期准备。让肖亮的遗愿得以完成,让5位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据了解,2月25日,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上透露,自中国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至2013年2月22日,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已扩展到19个省市。而海南省虽然还未列入试点省份,但从2012年4月份开始,我院已积极与省红十字会沟通,筹备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小组,在充分的准备下,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院已成功开展两例人体器官捐献,成功开启了海南省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及移植工作。 

医院动态

更多 >

肝胆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腹膜后肿块

5月4日,医院院长李灼日博士同胆胰外科邢贻雷主任医师、欧阳碧山主任医师为一个诊断为腹膜后肿块的患者实施了后腹膜巨大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2个,大小分别为33*20*15厘米和15*15*15厘米包膜完整肿块,手术出血约400毫升,历时2小时45分钟,患者正在恢复当中。 患者王某,48岁女性,“右上腹隐痛2月余”4月11日入院,术前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占满整个右侧腹腔,前壁位于腹壁下,后壁位于腰背后竖直肌前方,上界位于肝下缘,下界深入盆腔。整个右侧腹腔器官解剖均发生变异,如右肾、右输尿管、肠管和胰头等器官、组织均被肿块推挤到左侧。术前肾上腺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监测血压、电解质亦正常。经麻醉科、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会诊,全科讨论后决定给予患者剖腹探查。 李灼日院长介绍,该患者手术难度在于肿块巨大,肿块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异,肿块邻近并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另外,术前无法评估肿块是否恶变及有无侵犯周围器官,术中是否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腹膜后实性肿块恶变的可能性大,据文献报道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腹膜后良性肿瘤中以脂肪瘤、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腹膜后肿块位置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可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出现腰背部、腹部等疼痛或压迫周围脏器引起恶心、呕吐或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被首先发现,肿块多偏一侧。恶性程度高的患者还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还出现血压、血电解质、尿电解质或体形异常变化。术前一般确诊来源为此部位,如无禁忌症,均建议积极剖腹探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