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海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始建立于198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床位已由原来的40张扩大到77张,现有医生18人,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正高2人,副高3人,人员结构合理、团结且富有朝气。科室已由当初仅能治疗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展成为基础与临床并重的多方向研究,为了做到治疗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根据病种的不同分为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区(简称RICU)、普通病区、胸肺肿瘤综合治疗三个病区。其中RICU设有病床9张、普通病区设有病床40张(其中4张为睡眠呼吸障碍病床)、胸肺肿瘤综合治疗病区设有病床28张。设有呼吸内镜介入室、睡眠呼吸生理实验室,增设四个专病门诊(胸肺肿瘤专病门诊、慢性气道疾病门诊—哮喘与COPD、戒烟门诊与鼾症专科门诊)。

搬入新大楼后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数较以前都有翻倍增长。通过新技术的开展还建立四种特色医疗服务,其中包括:①呼吸内镜检诊疗和培训;②危重呼吸衰竭救治;③变态反应研究;④肺癌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本专科在全麻下的全肺灌洗技术、气道支架置入术、VIRxp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经支气管镜气道封堵肺减容术、经内科胸腔镜肺大泡的微创治疗等技术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在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CT指导下肺脓肿的置管引流治疗术、气道肿物高频电刀治疗术、危重病的呼吸支持技术、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AECOPD的序贯通气治疗、肺间质性疾病的诊疗、肺血管性疾病的诊疗等均保持在省内领先水平。成为了省内呼吸系危重病的救治中心。

近三年科室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 5篇;研究课题5项;承担药物临床实验9项,举办国家级继教培训班2次;省内外来科室进修30多人。

本科室目前的设备和收治的病种完全可以满足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及下级医院医师来进修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多年努力打造的学习型科室会用更精湛的技术,更贴心的人文关怀和优质的整体护理模式去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科主任介绍:黄奕江,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海南省医学会呼吸系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科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任《国际呼吸杂志》、《中华哮喘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症监护杂志》等多个杂志的编委。擅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及肺部感染等呼吸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

主要专家:主任医师:黄奕江、程宏宁、杨丽云、陈永幸、曾辉勤;副主任医师:董文、吴海洪、李翼、蔡兴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肝胆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腹膜后肿块

5月4日,医院院长李灼日博士同胆胰外科邢贻雷主任医师、欧阳碧山主任医师为一个诊断为腹膜后肿块的患者实施了后腹膜巨大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2个,大小分别为33*20*15厘米和15*15*15厘米包膜完整肿块,手术出血约400毫升,历时2小时45分钟,患者正在恢复当中。 患者王某,48岁女性,“右上腹隐痛2月余”4月11日入院,术前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占满整个右侧腹腔,前壁位于腹壁下,后壁位于腰背后竖直肌前方,上界位于肝下缘,下界深入盆腔。整个右侧腹腔器官解剖均发生变异,如右肾、右输尿管、肠管和胰头等器官、组织均被肿块推挤到左侧。术前肾上腺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监测血压、电解质亦正常。经麻醉科、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会诊,全科讨论后决定给予患者剖腹探查。 李灼日院长介绍,该患者手术难度在于肿块巨大,肿块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异,肿块邻近并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另外,术前无法评估肿块是否恶变及有无侵犯周围器官,术中是否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腹膜后实性肿块恶变的可能性大,据文献报道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腹膜后良性肿瘤中以脂肪瘤、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腹膜后肿块位置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可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出现腰背部、腹部等疼痛或压迫周围脏器引起恶心、呕吐或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被首先发现,肿块多偏一侧。恶性程度高的患者还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还出现血压、血电解质、尿电解质或体形异常变化。术前一般确诊来源为此部位,如无禁忌症,均建议积极剖腹探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