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暨深圳市消化病研究所,是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目前拥有床位31张,医护人员44名,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6人,博士生导师2人,培养博士和硕士26名;消化内镜室3个,治疗内镜研究室1个,超声内镜室1个,胶囊内镜室1个,消化实验室1个。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采取先进、积极、有效的手段,不仅使广大消化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得到了同行业的广泛好评。全体医护人员不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也在技术、业务上不断地创新,完善,培养并建立了一支技艺精湛、作风优良的专业队伍,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学科。
  医疗:消化内科现由门诊、病房和内镜诊疗中心三部分组成。门诊每天上、下午均有专业门诊和专家门诊为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医疗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为住院病人提供正规、合理的检查及治疗。在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胆道疾病,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常见病及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护人员注重学习,科室进行每周一次病历讨论,通过学习,掌握消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思路及治疗进展。
  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拥有数套电子内镜检查及治疗系统。在内镜检查方面,拥有一整套规范的内镜检查标准,率先开展无痛内镜检查技术,减少病人检查的痛苦。在治疗内镜方面,目前我科开展的消化道出血(食道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等)的内镜下套扎、注射等止血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腹腔灌洗等大大降低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对消化道肿瘤(息肉、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的内镜下治疗,胆总管取石,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管扩张、支架置入,食管狭窄,食管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经皮胃造瘘术,肝、胰腺囊肿、脓肿的穿刺引流等微创治疗手段,不仅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大大减少了住院费用,更使患者免于开刀手术的巨大创伤。此外,我科还开展了胃肠动力检测、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食入物变应原筛选等检查,为胃肠动力性、敏感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教学:深圳市人民医院是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科承担着暨南大学及广东多所学校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以及多家基层医院临床医师进修指导工作。自2004年被首批评为深圳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以来,承担了来自其他医院的内科及消化专业住院医师的培训任务。
  科研:注重科学研究,承担省科委、市科委多项科研课题。目前正在进行肠道微生态生理学研究及凋亡素基因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研究。已有多项课题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著有专著《现代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等书籍,发表论文7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深圳市人民医院召开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

深圳市人民医院召开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 8月25号下午,孙伟副院长主持召开深圳人民医院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传达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上半年门诊预约挂号工作情况和下半年门诊预约挂号工作计划,强调抓好门诊预约挂号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张国志副院长、信息科李体远科长、门诊办公室张杰主任、医务科陈凯科长等依次做了发言。各个临床科室的主任、门急诊行政正副主任等医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孙伟副院长指出,深圳市人民医院预约挂号、门诊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与同市同级医院尚有一定的差距,各临床科室预约挂号开展情况不平衡,门诊正副主任对预约挂号的重视程度不一。要求各临床科室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摆在“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位置;各临床科室门诊正副主任要规划好每个月预约挂号量、预约就诊率总体目标,以及今年预约挂号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下半年工作思路。(二)对照信息科就预约挂号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介绍,结合本科室实际,找技术遗漏、找问题原因,制定本科室的门诊出诊医师的应用培训,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加大精力、财力投入,提高门诊出诊医师的信息化水平。(三)务必仔细学习医务科提出的预约挂号工作开展规范条例,对照门诊办公室调研的诊室利用情况报表等,各科室要做进一步的门诊出诊医师的安排和考核。(四)要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多沟通、多协调,扎实落实好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 (深圳市人民医院 通讯员朱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非淋菌性尿道炎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陈腊梅
回答: 非淋菌性尿道炎用药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片和米诺环素胶囊等。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与性伴侣同治。 1、阿奇霉素片 阿奇霉素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含铝、镁的抗酸剂同服,可能影响药效吸收。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 2、多西环素片 多西环素片为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可有效对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服药后可能出现光敏反应,建议避免阳光直射。该药物会与乳制品、铁剂等形成络合物降低药效,需间隔2小时服用。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二重感染。 3、左氧氟沙星片 左氧氟沙星片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对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有较强杀灭作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防止结晶尿,避免与含钙、镁食物同服。可能出现肌腱炎、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癫痫患者慎用。18岁以下青少年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4、克拉霉素片 克拉霉素片作为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对非典型病原体抑菌效果显著。与特非那定、西沙必利等药物联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常见副作用包括味觉异常、头痛等,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葡萄柚汁影响代谢。 5、米诺环素胶囊 米诺环素胶囊是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对耐药性支原体效果较好。可能引起前庭毒性导致眩晕,服药后建议保持直立位30分钟。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维A酸类药物联用增加颅内压风险。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暂停母乳喂养。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用药期间需每日清洗会阴部并更换内裤,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且复查转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建议性伴侣同步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按疗程服药后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治疗。完成全部疗程后2-4周应复查病原体检测确认治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