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始建于2003年12月,初设病床6张,2009年10月将呼吸内科ICU及神经内科ICU整合,成立重症医学科并成为独立二级学科。7年的风风雨雨,在ICU人的执着努力下,柳州市人民医院ICU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的奋斗历程。2010年10月,医院对重症医学科病房进行扩建,严格按照重症医疗病房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并结合未来危重医学专科的发展趋势,使新病房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安全化、和人性化,能完全满足医疗和服务的需求。2011年3月18日新病区正式启用,使我院重症医学科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目前共有医护人员58名,其中医师19名,护士5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1名,硕士研究生6名。
  我科新病区总面积为1490多平方米,正式病床数24张。全病区安装有空气净化系统,分为A、B和C区,床位分别为8张、10张、6张(均为30万级空气质量标准)。其中,还特别设有1间负压病房、4间隔离病房,便于高感染危重病人的收治与隔离;另设立2间中转关怀病房,便于临终、精神障碍或病情相对稳定临时专科待床病人群体的需要。病区按疾病专科进行分组管理,便于重症病人的有效医疗救治。病区内设工作人员通道、病员通道、物流通道和污物通道。新病区流程清晰、合理,功能划分明确,医疗办公、教学与生活区各自独立;辅助用房完善,设有治疗室、仪器室、消毒间、污物间、清洗间、医疗库房、签谈室等,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了合理、使用方便、管理规范的空间。
  所配备的医疗设备90%以上为进口医疗设备,每床拥有一台多功能全自动有创呼吸机、兼有创和无创等功能多参数监测监护仪;各种高尖端的床旁检查和治疗设备,如: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仪(CRRT)、心电与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博器、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毯、床旁x光机、床旁超声、床旁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等等,为危重病人的快速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病区传呼急救系统,使医务人员能对病情变化作出最快反应,迅速到位,避免出现抢救“死角”,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发病原因
郝盼盼
回答: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引起。该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典型表现为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或静息时发作,需及时就医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破裂是主要诱因,斑块内脂质核心暴露后激活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管腔急性狭窄。患者常伴随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并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引发血管痉挛,多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相关。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缓解痉挛,硝酸甘油片能快速改善症状。 3、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后胶原暴露促使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此类患者胸痛程度剧烈且持续,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或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 4、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浸润斑块释放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加速斑块不稳定。血液检测可见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除规范抗心绞痛治疗外,可考虑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抑制炎症进展。 5、心肌耗氧量增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贫血等状态下,心肌需氧量超过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表现为心率增快时胸痛加重,需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长期管理需控制血压和心率,避免诱发因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严格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每周进行3-4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冠状动脉CT评估病情。出现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或伴冷汗、呕吐时,须立即呼叫急救。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