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运动损伤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五十余年来,在浓厚的骨科学术氛围中,一代又一代医学学子投身于积水潭医院的骨科事业中,为之奉献的同时也被培养成为中国骨科栋梁之材。 1999年初,一批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骨科医生在经过国外的系统培训后回国,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将自己所学习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付诸于实践,开始拓展一个全新的骨科领域——运动损伤。
  在经历了最初十年的艰苦创业阶段后,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运动医学中心。现设有病房48张床,医生13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目前以膝、肩、肘、髋、踝关节运动伤病为主体开展较大规模的各类关节镜和切开手术,年手术量近3000例,包括膝关节各种韧带损伤、半月板修复和移植、软骨修复、髌骨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肩部骨折及人工肩关节置换、肘关节关节镜、不稳定及置换术、髋关节撞击症及盂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及踝关节镜等。
  作为绩效突出的医院重点科室,运动损伤科从开始组建就着眼与国际接轨。依照骨关节运动损伤现代诊疗理念更新了诊疗和康复常规、引入了主流的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建立了系统正规的国际化评估和随访体系。科室的医生全部都经过国外系统培训、专科培训、专项技术培训、定期参加权威的专业学术会议。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可以迅速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十年来,科室开展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填补了积水潭医院及国内专业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其中一部分属于国际首创。他们成功诊治了大量的运动损伤患者,形成了崭新的患者群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运动员就诊医院,近年来为国家级运动队作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国家体委及运动员们的肯定,在为运动员提供“一站式”医疗保障的同时,也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运动医疗健康的需求。
  科室临床科研水平起点很高。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皮划艇队和赛艇队的调研课题、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项目,科技新星项目,首都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在创新的思路引导下,开展了关于肩关节置换、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肘关节镜、踝关节不稳定、髋关节撞击症、半月板移植、后外复合体重建、髌骨关节不稳定、导航下关节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研究,其中有些技术属国际首创。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成功申请了五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8年还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市级让你选。
  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下,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并得到国内、国际同行认可的青年学者,任职于多个学术组织,如: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国家体育总局医疗专家组、AO组织技术部亚太专区专家组、国际ISAKOS、亚洲肩关节外科研究会(ASSG),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等等。
  科室近年来致力于面向国内推广先进的运动损伤治疗理念与微创技术,旨在提高我国的运动创伤与骨科关节镜技术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每年培养全国初、中、高级关节镜专科进修医生数十名,定期在医院和全国各地举办各种专科培训班和学术会议。
  在“ 精诚、精益、精心”的医院氛围中,运动损伤科也逐渐形成了自身“进取、凝聚、责任”的科室形象和文化,旨在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一流运动医学中心。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致力于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和培养全国各地的关节镜专科进修医生,常年设有专科进修班(3个月-6个月)及高级研修班(1个月)。每年举办4期短期基础培训班,包括授课、模型操作及观摩手术,强调临床实用性、动手操作和面对面交流。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