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放射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科拥有全套进口的大型X线机、CT扫描仪、磁共振扫描仪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和创伤小的血管内治疗以及非血管治疗。我科眼、耳鼻咽喉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以及照片质量管理和控制居国内领先水平。

一、常规X线检查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胸部:肺部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和气胸、胸腔积液等其他胸部疾病。

骨关节:骨关节化脓性炎症、退行性病变、结核、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代谢性疾病等。

立位腹平片: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肠扭转等。

腹平片和静脉肾益造影: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肿瘤,先天畸形和结核等。

眼、耳鼻咽喉、口腔:眼球金属异物、副鼻窦炎、颌骨和根尖病变等。

乳腺钼靶像: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等。

消化道造影检查:食道、胃肠良、恶性肿瘤,溃疡,良性狭窄,静脉曲张,炎性病变等。

病人注意事项:

l、请配合做好检查前准备,以便获得较好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

2、检查前请患者按要求脱去被照部位的衣物和去除异物。

3、检查过程中请按要求做好配合。

4、静脉肾盂造影、食道胃肠造影等检查,当天早晨需空腹,肾盂造影和钡灌肠等检查前一天晚需使用泻药排尽肠道内粪便,请患者一定按要求做好准备,以免对您的病变诊断和检查产生影响。

二、CT检查适应证、注意事项:

CT检查适应证:全身各部位的肿瘤、肿瘤样病变、炎症、外伤后出血或挫裂伤、先天畸形、退行性改变等病变,尤其对腹部、胸部、中枢神经系统(头、脊髓等)、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头颈部部位肿瘤和外伤,脑出血、脑梗塞等病变显示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请按预约时间和检查要求做好配合工作;CT增强扫描当天早晨必须空腹;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或注射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向CT室医师或管床医师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磁共振检查最佳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头、脊髓、脊柱)各种病变;骨关节软组织系统各种病变;眼耳鼻咽喉颈部病变;大动脉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狭窄、闭塞等;梗阻性黄疸;纵隔病变;腹部(包括盆腔)肿瘤;肾盂积水、输尿管梗阻、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注意事项:牢记禁忌证;金属物品(包括磁卡、信用卡、手机、BP机等)不能带到扫描室,避免损伤身体和财产损失;为了更清楚显示病变,有时需要行增强扫描(静脉内注射磁共振造影剂),请患者按要求做好配合;MRCP和MRU等检查当天需空腹。

四、介入放射学简介:

介人放射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不仅能诊断疾病,而且能治疗很多疾病。介入放射学属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适应证:肿瘤的栓塞治疗和灌注化疗,包括肺癌、肝癌、肾癌、胃癌、结肠癌、盆腔恶性肿瘤等全身恶性肿瘤。出血性病变的栓塞: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性出血等。血管成形术:肾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和其他大血管狭窄的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溶栓术:主要用于血管闭塞的治疗。非血管成形术:各种管道狭窄如食道狭窄。胆总管狭窄等扩张成形术。穿刺活检:各种病变(包括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