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心胸外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胸外科建科于1957年,是福建省内最早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单位,1957年在福建省开展第一例心脏手术,1973年6月成功实施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978年率先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和法乐氏四联症。经过多年的医疗护理建设,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目前共展开床位56张,现有医护人员4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医学博士3人,硕士5人,年收治病人近1000例,年手术量600余例。历年来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进步奖14项,可与福建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心胸外科手术室为促进学科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胸外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建成了设备先进的专科的手术室。两个手术间分别按照心脏手术和普胸手术的要求以高标准要求建设,配备了专业的麻醉医师、体外循环灌注师和护理人员,完全可满足各类心胸外科手术的要求。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设立床位8张,高素质的专科护理人员和先进的监护、治疗设备是重症患者和术后病人安然度过危险期的保证。
  1、普通胸外科:主要包括食管外科、肺及气管外科和纵隔外科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们通过手术切除、局部放射治疗、化疗、物理治疗(如胸腔热疗)和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肺癌、食道癌、贲门癌、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有效提高恶性肿瘤的切除率,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提高手术技术和加强围术期处理,使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在我科接受食道癌手术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6岁,肺癌手术患者的最高年龄为。
  2、心脏外科
  (1)先天性心脏病:包括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和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大血管转位、单心室等)的治疗。随着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在年龄较小时得到及时手术治疗,从而有效增加了此类患儿的生存率,目前为止在我科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为3个月,体重仅4公斤。
  (2)风湿性心脏病等瓣膜疾病:在省内率先成功实施人工瓣膜替换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退行性心瓣膜病、儿童心脏瓣膜病的瓣膜替换和成形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龄患者的冠脉搭桥手术以及为伴有心脏瓣膜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瓣膜替换术及冠脉搭桥术。
  (4)大血管手术:升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5)终末期心脏病:应用心脏移植和左室减容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儿科专家提醒备孕女性警惕显性基因遗传 家在福建省龙岩市的3岁儿童小团团(化名),17个月时就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至今仍不会爬楼梯,家人一直以为是孩子发育比较慢。不料,小团团身体出现的一系列异常情况,竟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有关。专家称,这种病是“不治之症”,多数病人20岁左右就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并发其它器官感染出现生命危险。 团团一家人是江西人,父母在龙岩市工作,团团从出生一直跟随父母在龙岩市生活。小团团母亲严女士介绍说,小团团8个月会叫爸爸妈妈,但不会爬;1岁3月个时开始走路,很容易走几步就摔倒,且相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活动少,动作也比较迟缓,尤其是爬楼很困难。严女士说,直到现在3岁,团团走路还走不稳,楼梯也不能自行上下。虽然这些情况家里人都注意到了,但是认为可能团团就是身体上发育的较慢,也没太重视。 今年年初,团团开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经常隔半个月就感冒发烧,并发肺炎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经过输液服药团团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会缓解。一开始,严女士和家人也认为可能是团团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直到半个月前,团团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咳嗽14天没有任何好转后,严女士和家人带着团团赶往我院儿科就诊,经医生诊断,团团存在急性支气管炎、肝功能异常等病症。 然而,导致小团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并没那么简单。接诊的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承峰发现,团团已经3岁,可是行动上却如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婴儿,很迟钝,且团团下蹲后要起立十分费劲。王承峰怀疑,小团团的病情可能“不同寻常”。在经过进一步的血液检验、肌电图检查、智力测试、脑电图检等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令严女士和家人险些瘫倒在地。 临床肌电图检查提示异常,初步诊断小团团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并立即进行了基因检测。专家考虑,团团出现的行为上的异常以及经常生病,均是因为该病导致团团免疫功能差,发育异常有关。王承峰副主任医师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这是一种慢慢发展并恶化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 该病多数在3岁之后发作,患儿会表现为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龄小孩;而因骨盆带及股四头肌等无力,致使患儿行走缓慢、易跌倒,登楼上坡困难,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费劲;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步行时挺腹和骨盆摆动呈“鸭步”样步态;仰卧起立时,必须先翻身与俯卧,以双手撑地再扶撑于双膝上,然后慢慢起立。 王承峰副主任医师介绍,患儿会患病,是因母亲带有基因,遗传给女孩,就表现为隐形基因,多数不会发病;而遗传给男孩,就会成为显性基因而发病。小团团的肌肉功能会随着病情发展和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差,直至失去四肢正常的活动功能,而最后多数患者会在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或脏器并发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王承峰提醒,对于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族史的备孕女性,预防本病的惟一有效手段是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 儿科 李政 / 吴志 报道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