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狮市华侨医院

中医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暂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开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

自2012年7月至今,我院消化内科科主任王经荣主治医师带领医疗组成员蔡清强、郑梅英医师,在消化内镜室蔡鹏程医师、郭夏瑜护士等人的协助下,已成功开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30多例,均即时成功止血,止血率100%,再发出血0例,且均未出现并发症。据了解,此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各项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项目简介: 金属钛夹止血是一种内镜下机械止血法,其原理是利用钛夹闭合产生的机械力将出血血管与周围组织一并夹紧,阻断血流,以达到止血目的;另外,对于消化道小穿孔患者,可利用钛夹将穿孔两侧周围组织夹紧,使穿孔处闭合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操作病例分析: 患者,男,55岁,以“呕血、黑便4小时”为主诉入院,诉于剧烈干呕后出现呕血3次,量约500ml,伴排暗红色伴黑色稀水样便4次,量约800ml,感头晕、四肢冰冷、冒冷汗,查体:P92次/分、BP85/50mmHg。入院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泵入,两路静脉补液,患者仍出现燥动不动、血压不升,并再发呕吐暗红色血液2次,量约300ml,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粘膜撕裂症?考虑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即刻予行床边急诊麻醉胃镜+钛夹止血术。患者经治疗后未再出现呕血,配合药物治疗后生命征很快恢复稳定,患者于术后11天出院,门诊随访无黑便、呕血,无其他不适。 三、应用前景: 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是一种新型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常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紧急止血、消化道小穿孔或配合其他内镜下治疗(如息肉切除)应用。治疗耗时短,创伤小,即避免了外科手术的痛苦,费用又相对低廉,且止血效果迅速、明显,术后配合抑酸、保护胃粘膜等常规治疗,病人恢复预后良好,具有安全、高效、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王传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尿里有白絮状的东西是什么
黄钟明
回答: 尿里有白絮状物可能是尿液中盐类结晶、泌尿系统感染或蛋白尿的表现。常见原因有尿液浓缩、尿道炎、膀胱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 1、尿液浓缩 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尿液浓缩时,尿酸盐、磷酸盐等结晶析出形成絮状沉淀。这种现象在晨起第一次排尿时较常见,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观察絮状物是否减少。 2、尿道炎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可能导致尿液中混有炎性分泌物。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口可能出现红肿。需进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治疗。 3、膀胱炎 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膀胱时,尿液中可能出现白色絮状脓细胞团块。典型症状包括下腹坠胀感、排尿灼热感。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菌药物。 4、肾炎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尿液中蛋白质与脱落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絮状物。可能伴随眼睑浮肿、血压升高。需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常用药物包括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 5、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其特征性表现,尿液静置后可见白色絮状沉淀。患者多伴有严重水肿和低蛋白血症。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缬沙坦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如发现尿液浑浊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更需重视尿液异常变化。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