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神经外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首批“115”创新团队,卫生部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培训基地,承担全国神经外科医师以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培训任务、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任务,是山东大学博士生培养点、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安徽省立医院建院于1898年,前身为合肥基督医院,是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安徽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

1962年着手筹建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于当年9月1日在普外科内首先成立神经外科治疗组,设立床位12张,只开展颅脑损伤救治,头皮、颅骨和脊柱先天性畸形、骨瘤等简单手术,并且进行了颈总动脉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脑室空气造影等。

1962年,许建平教授开始了立体定向仪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1969年,许教授从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调至安徽省立医院,成立了神经外科(设立床位26张),相继研制了许氏XZ系列小型立体定向仪(许氏XZ I-V型)(图1),广泛开展了锥体外系疾病等疾病的外科治疗。1977年具有我国特色的XZ系列小型立体定向仪通过国家鉴定,为我国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1983年和1984年学科分别购进Todd-Wells定向仪和Leksell—D型定向仪及美国Radionics公司的IFG-3B型射频热凝仪等较先进的设备,用于立体定向手术。1985年开展了胎脑组织移植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同时1985年研发了环钻开颅系统(图2),提出了“立体定向开颅”概念或称“开放定向手术”的理念,用于颅内病灶切除手术。从1965年至1985年许建平教授、汪业汉教授等开展了脑立体定向手术480次,治疗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扭转痉挛、舞蹈病、痉挛性斜颈、手足徐动症、脑性瘫痪、精神运动性癫痫、结节性硬化、颅内异物以及脑深部肿瘤(病灶)活检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图2、3)。1986年5月,利用许氏XZ-V型定向仪及Leksell立体定向系统与从美国引进的CASS系统(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系统)相结合成功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精度更高而安全的手术方法,是国内最早应用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图4)。因此,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是在国内开展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最早的学科,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此期间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和专科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开展了颅脑外伤的救治,开展了脑胶质瘤、脑脓肿、脑出血、脑膜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垂体瘤、椎管肿瘤、脊柱先天性畸形以及听神经瘤等手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为什么一到晚上就会咳嗽
马晓斌
回答: 夜间咳嗽可能与卧位刺激、空气干燥、胃食管反流、过敏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有关。夜间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可通过调整睡姿、改善环境、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卧位刺激 平躺时呼吸道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可能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多见于鼻后滴漏综合征或慢性鼻炎患者。建议将枕头垫高15-20度,睡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黏液溶解剂。 2、空气干燥 夜间室内湿度下降会导致气道黏膜干燥敏感。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避免空调直吹。干燥性咳嗽可配合川贝枇杷膏润喉,但糖尿病患者慎用。合并咽炎者可短期使用西地碘含片。 3、胃食管反流 卧位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常伴烧心感。晚餐应清淡且睡前3小时禁食,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反流性咳嗽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4、过敏性咳嗽 夜间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卧室避免放置毛绒玩具。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片抗过敏,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 5、慢性支气管炎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加重气道炎症反应,多伴白色黏痰。需戒烟并避免冷空气刺激,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抗感染,配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祛痰。长期咳嗽者应排查是否存在支气管扩张。 建议保持卧室清洁通风,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咳嗽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诊。记录咳嗽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未经专业评估不建议自行长期使用镇咳药物。过敏体质者应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冬季可使用电热毯预热被褥减少冷刺激。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