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中医肿瘤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肿瘤科住院部位于安徽省立医院南区15楼东面,设置床位20张,病房配备有空调、电视、卫生间,病区环境优雅、整洁卫生。该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安徽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病(肿瘤)学科,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肿瘤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安徽医科大学老年病专业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创建单位。

一、人员构成

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李平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李平主任,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张梅主任,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获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人,护理人员8人。

二、疾病诊疗范围

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科室,诊疗范围包括常见肿瘤如肺癌、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以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主要是辨证运用中药配合规范化的化疗,该方法可明显减轻肿瘤患者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全科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2篇,核心期刊杂志3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4部。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科技攻关课题、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等共7项,获省级成果2项。

四、教学工作

承担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实习及带教任务;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中医学的教学,每学期60课时;我科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培养点、安徽医科大学老年病专业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年毕业研究生3~5名;每年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1~2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