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神经外科“青年文明号”到颍上县人民医院进行大型义诊活动

时间:2014-06-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14日,神经外科牛朝诗主任带领我院神经外科青年文明号一行9人赴颍上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查房及学术讲座活动,并慰问了我院派驻颍上县医院的科室青年志愿者刘将医师。

  本次义诊旨在践行卫计委有关送医下乡活动的精神及体现青年医师的志愿服务精神,为颍上县的群众送去温暖。参加本次义诊的有: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以及众多青年文明号骨干成员:程伟、高歌、刘将、程传东、齐印宝、靳玉萍、庄红霞等。义诊人数近百人,专家们热情诊治、耐心解答。同时,还通过展板对常见及疑难疾病的治疗方法: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内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术、脑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脑卒中的预防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牛朝诗主任以及护理部靳玉萍、庄红霞护士长分别进行了医疗教学和护理查房。下午牛朝诗教授还专门为颍上县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专题讲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靳玉萍、庄红霞护士长还分别就护理质量管理和重症护理尤其神经科重症护理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受到该院医护人员热烈好评。

  本次活动得到颍上县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义诊活动也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

  通过本次义诊活动,锻炼了我科青年文明号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大家都以能为患者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而感到欣慰,并表示以后还将积极参加这样的义诊活动,为大家的健康服务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